不遠處,現代世界也在向年輕人招手。
回到帳篷,索納姆沮喪地告訴我,她真希望自己也上過學。「我兄弟都上學了,但是家裏人決定我要留在家裏幫助媽媽。」她接著說,她愛家裏的犛牛,她也愛家人。但是,對家裏人給她做出的選擇和決定,這位19歲的姑娘也是有看法的。最近她剛剛有了智能手機,但她是文盲,手機僅限於看朋友發給她的照片和視頻,她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附近鎮上,我在貢塘學校中見到的牧民孩子很聰明、很好學。他們有音樂課,學三門語言—藏語、漢語、英語,許多孩子以後想上大學。到那時候,其中還有多少願意回到寒冷的高原、凌晨2點半起來擠奶呢?
學校校長Loh Dorh很樂觀。他說,希望這些孩子會回來,改變家裏傳統使用的做法和技術,帶回更好的畜牧知識,提高產量,改善生活水平。看起來他很確信,有辦法在現代中國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
西藏高原,永遠都有犛牛生存的空間,海拔這麼高,氣候這麼惡劣,土壤這麼貧瘠,能生存的動物不多。但是,願意照顧犛牛的人,說不定反倒會成為「稀有物種」。
杜立巴人面對的,將是一個個艱難的冬天。
文/BBC歐霍特(Mary-Ann Ochot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原標題:記者來鴻:傳統與現代--去西藏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