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聽了都抓狂的敏感詞:為何喊「支那」是侮辱,喊「China」就沒關係?

2016-10-17 14:39

? 人氣

早在昭和5年(1930年)10月31日的內閣議決,提出議案「支那国号ノ呼称ニ関スル件」(約略中譯:關於支那國號的稱呼議案),內文說「然ルニ右支那ナル呼称ハ当初ヨリ同国側ノ好マサリシ所ニシテ殊ニ最近同国官民ノ之ニ対シ不満ヲ表示スルモノ多キヲ加ヘタル観アリ」(約略中譯:「支那」這稱呼在該國一開始已經不是首選的名稱。最近該國官民都表現對此名稱不滿,而且似乎越來越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後來日本侵華,與中華民國交惡,日本不再稱呼對方作「中華民國」而是繼續使用「支那」一名。自侵略開始、侵華戰爭過程中日本一直以「支那」稱呼中國,這點連中國的平民都知道,所以「支那」一字由那時開始增添了「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色彩,令中國人對「支那」一字產生極厭惡的感覺。

日本戰敗之後,昭和21年(1946年)6月,內閣再次提出「支那ノ呼称ヲ避ケルコトニ関スル件」議案(約略中譯:關於避免「支那」一稱呼的議案)。6月6日,當時的外務省事務次官岡崎勝男把此議決議案寄到日本各新聞社,由日本的新聞開始不使用「支那」一字來稱呼中國。

自此日本人也避免使用「支那」一字,一來是日常新聞已接觸不到此名稱,二來是日本是一個講究「禮」的國家(就算是表面上有禮都好)。既然對方反感,而且名從主人,中國喜歡被稱為「中國」的話,就不會用「支那」、既尊重人也免卻很多被投訴歧視的麻煩。

當然如果你問我,在靖國神社外聽見那些右翼分子不停大喊「支那」有什麼感覺,我是反感的。正如上面說過,任憑「支那」的語源是如何清白,歷史卻賦予了這個名目不能磨滅的貶義、侮蔑的語感了。

上面所說的全屬日文、中文、漢字下的語感發展,我不否認「支那」在中日文均有貶義。可是新晉議員如果選擇以英文宣誓,有心人以日文和中文的尺度去抽秤就顯然是用錯尺。當然我是議員的話,會大方承認說:「對,我讀成Chi-na,有什麼問題?在英文這個字這個發音這個拼法,有問題嗎?」而不是左閃右避說這是鴨脷洲口音。

再糾纏於「支那」一詞也是浪費時間,玻璃心的終歸玻璃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如不要浪費時間、不要再像小學生捉字蝨,爽爽快快正正經經宣誓,正式成為議員之後,再光明正大、激進地抗爭吧。

補充:小女子不才,文章刊登後經大學時的恩師提點,說了一個我忽略了的觀點。中國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是男的!不要誤會!)認為China是「晉」的音轉而非「秦」。理據是「晉」的上古音 /*tsin/ 是清音(同Chin),而「秦」/*dzin/ 是濁音;又晉國早於秦國崛起。秦在上古漢語中為濁音,近代才轉變為清音。可是以「秦」為語源的說法已十分普及,而我在搜集資料時只看日文資料,卻忽視了中國語言學的觀點,所以有此遺漏,實在抱歉。

參考資料
1/Reconsideration of the History《日本人が中国を「支那」と呼んでどこが悪い!? (1998.3.5)》
2/ ニコニコ大百科ー支那
3/ コトバンクー支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ayi(原文標題:關於「支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