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國中時,班上有位同學,他畫得比我還好,卻只能在學校畫,因為在家畫畫會遭父母嚴厲斥責。」楊力州直言,相較之下,他覺得自己幸運許多,因為父親總是竭盡所能讓他一展畫畫的專長。
高中進了復興美工,楊力州高二時畫了一張80號(畫布尺寸)的超大油畫,獲得大獎,「對我來說,那是非常巨大的鼓勵,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當畫家。」
從畫布前走向鏡頭
後來,楊力州考進輔大應用美術系,大一那年,他的水彩畫作品又拿下台北縣美展第一名,獲得一筆8萬元的獎金,他用這筆獎金買了人生的第一部攝影機,「我還記得,是Panasonic的AG460。」
楊力州坦言,當時為什麼會買攝影機,而非其他東西,自己也印象模糊了,只是,自從有了這部攝影機,他就瘋狂愛上攝影,再也不畫畫了。經常幫忙拍攝系上活動的楊力州,還曾經有個小小的心願,就是以後可以成為伴唱帶的攝影師。
畢業、退伍後,楊力州回到母校復興美工擔任導師,但是他發現行政庶務遠多過教學,並不是他真正想走的路。此時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剛成立, 觸動他想要繼續創作的決心,便拿出大學時代拍的短片報考,「這是一部有關台灣主體性的實驗短片,現在重看,還真的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拍什麼,很幸運的是,我被錄取了。」
在南藝,楊力州接受拍攝紀錄片的正規訓練,從原本的畫家之路,轉向導演之路。不過,過去的美術底子,讓他比其他的紀錄片導演,更講究影像的美感。
這位紀錄片導演,也是閱讀的愛好者,尤其著迷於日本漫畫。楊力州從小養成看漫畫的習慣,也成為他日後從事影像創作的重要養分。
受運動系漫畫的熱血影響
看漫畫書是楊力州的成長記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過去不少父母會將漫畫書視為不正經的「尪仔冊」,擔心孩子若過於沉迷,恐將荒廢學業,因此經常下「禁書令」,但是楊力州卻未曾因為嗜讀漫畫書而遭到壓力,事實上,父親還是他看漫畫書的啟蒙者。
「小時候,父親就會買《漫畫大王》雜誌給我們看。」楊力州透露,他看漫畫看出興趣,後來索性自己去漫畫租書店尋寶,還會記錄租借的日期,避免逾期被罰錢。
在形形色色的類型漫畫中,楊力州最初著迷於日本的「運動系漫畫」,印象最深刻的是「旋風兒」系列,包括《棒球旋風兒》、《足球旋風兒》、《柔道旋風兒》等。
說起以旅日棒球明星王貞治為原型之一的《魔投手》,楊力州滿臉笑容,小時候他甚至模仿書中各種投球姿勢。漫畫的主人翁為了練腳力,會在腿上綁沙包,他也如法炮製,綁著沙包去上學。「不過,主人翁為了練臂力,在身上綁滿彈簧,這種高難度的訓練,我就沒辦法了。」楊力州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