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賴在家裡、吃飯便溺全在電腦前…醫師:繭居族大多聽話守規矩,父母可用這五招幫助孩子

2019-11-11 12:19

? 人氣

繭居族看似是網路電玩成癮,實則是有持續性社交退縮問題的族群(圖/Unsplash)

繭居族看似是網路電玩成癮,實則是有持續性社交退縮問題的族群(圖/Unsplash)

一名男大生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沉迷網路世界,大學時期因課業表現差遭退學、外出打工也被嫌做不好,索性足不出戶整天打電動,吃飯、小便全在電腦前,成為名符其實的繭居族。

這種看似日劇的誇張情節竟真實出現在你我身邊,隨網路盛行,繭居族問題這才逐漸浮出檯面,但因多數家長對於網路成癮、繭居族認知不足,經常誤以為只是單純的親子衝突,讓診斷、治療方面陷入瓶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醫學會今天舉辦2019年台灣醫學週學術演講會,針對網路成癮、繭居族進行專題討論。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表示,網路成癮的發生其實和大腦的酬賞機制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玩遊戲又是最簡單、快速獲得快樂的管道,除了有挑戰性,也有清楚、公平的標準,只要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獲得成就感,從中得到快樂。

不過,一個人一旦遊戲玩過頭,可能就沒有心力完成學業、工作,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便會繼續透過遊戲來彌補,久而久之被遊戲制約,陷入惡性循環。若這段時間都沒有人拉他一把,最後可能出現拒學行為,成為足不出戶的「繭居族」。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兒童心理科醫師張立人說,「繭居族」就是一群有持續性社交退縮問題的族群,以青少年或年輕成人為主。繭居族有5大共同特點,像是多數時間都待在家裡對上學或工作無興趣持續社交退縮超過6個月沒有維持人際互動關係沒有思覺失調症及情感疾患等精神疾病

張立人指出,根據日本、香港、韓國等亞洲國家研究,網路成癮盛行率約4%,其中又有1到2%演變成繭居族,以男性居多,平均繭居1到4年。日本全國繭居族家庭協會聯合會2018年最新資料顯示,繭居族平均初發年齡為19.6歲,繭居7年以上比例最高,如今平均年齡為34歲。

張立人說,繭居族危險因子相當多元,像是都市化、全球化、網路數位技術出現、偏好網路互動、缺乏社會凝聚力,或孩童時期曾有創傷經驗、遭霸凌或同儕排擠、父母拒絕或過度保護、成績欠佳、過高自我期待等都是可能原因。

有趣的是,各國因文化差異,繭居族型態也大不相同。美國繭居族主要是和害怕失敗有關,英國以畏避型人格為主,法國因父親喪失權威性導致家庭分崩離析,日本則是靠父母供養。

張立人表示,繭居族患者過去大多是守規矩的孩子、不會反抗,成為繭居族以後雖看似懶散怠惰,其實內心痛苦,同時畏懼他人,也感到孤獨、無聊或空虛。由於繭居族面對父母關心或斥責經常出現激烈反應,導致許多家長常誤將孩子異狀視為親子問題,殊不知是早期繭居族徵兆,就醫者也少之又少,成為繭居族治療上最大的困境。

張立人說,繭居族一般會拒絕接受輔導或醫療,建議父母可先與醫護人員討論,回家後從父母的言行舉止開始改變,以「滴水穿石」的方式慢慢打開孩子的心。

舉例來說,不管孩子有沒有回應,父母都應堅持每天主動和孩子打招呼製造讓他開口的機會,以紙條關心孩子、在房門外說話、多徵詢他的看法,避免談論未來規劃或是拿他和同年齡層孩子進行比較,定期給予零用錢;若孩子有微小進步,也要大聲鼓勵他。

柯志鴻建議,在孩子還沒接觸網路之前,最好先帶他找到快樂的管道,例如參加球隊或團體活動,建立多種快樂來源,未來即便沒有網路,也有其他讓自己快樂的方法,較不會依賴網路或電玩。

責任編輯/李頤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