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怎麼寫、簡報怎麼做?牛津學生這4個步驟,教你讀書、工作打遍天下無敵手

2017-03-31 09:57

? 人氣

工作也好,研究也好,創作也好,對任何人來說,打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性」並不容易。我也一樣,在博士論文主題定案前煩惱了很久,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決定。跑了圖書館無數次,讀遍各種文獻與論文,卻始終難以決定自己的論文題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時,我找了自己在牛津的指導教授,徵詢他的意見。結果,他這麼對我說:「找出三本和你想做的研究主題有關的書。暫時只要讀那三本書就好。」當時我並未深思太多,決定直接聽從指導教授的建議。只不過,心中還是有小小的疑問,「為什麼只要讀三本就好呢?」

找出思考共通的「固定模式」

我借了與自己研究主題內容相近的三本書,反覆閱讀之後,終於發現了原因。原來,在特定主題或領域中,往往有一種共通的「固定思考模式」。實際上,從我選的那三本書中,都能讀到許多相似的知識和主題。我驚訝地發現,可以視為作者「獨特性」的部分,不管在哪本書中竟然頂多只佔一半比例。換句話說,書中至少一半是學界既有的研究內容,從剩下那一半才能看出作者的獨創性(也就是「自己的獨特性」)。

不管是開發新商品或構思研究主題,每個人都想在其中展現「自己的獨特性」。這種時候,大多數人或許都能想出嶄新的,史無前例的點子、商品或作品。這樣的東西確實存在,但是,在創意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每個人採取的思考方法或途徑則多半依循類似的模式進行。指導教授之所以要我讀「三本書」,是因為讀完三本書,就夠我找出這種「固定模式」了。

有了「固定模式」=「範本」,就能朝自己的理想接近

在思考新的創意或獨創的點子時,「模仿」別人的思考方式,是一種最初步的方法。日語中,「學習」這個字的語源來自「模仿」。過去甚至曾有過「仿學」這樣的詞彙。正是如此,「仿效」並「學習」自己視為理想的他人的作法,以此為起點,可以說是思考的基礎。

在教育學上的「範本」,指的是模仿或學習具體思考技術及行動模式時的對象(多半指人,也可以是「書籍」等對象物)。這裡的「範本」,正是前面提到的「固定模式」。

以從「範本」身上看到的「思考方式」或「表達方式」等技巧為基礎,加以觀察、考察,找出值得學習的重點後,模仿其「固定模式」。這樣的行為大致會按照以下步驟:

STEP1找到「範本」

相信大家都曾因崇拜某人而出現「想成為○○○那樣的人」的想法。對象可能是尊敬的上司、學校老師、參考文獻的內容或音樂人的演出……在自己觀察得到的範圍內,找出印象深刻,值得做為範本的對象吧。

STEP2找出「範本」的特徵

仔細觀察「範本」的創意與行動,找出自己想模仿的「固定模式」。舉例來說,那可以是對方想出新點子的流程、製作計劃書的步驟、企劃書的具體寫法、某種樂器的演奏技巧……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