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皮膚變得又乾又癢怎麼辦?醫師警告:洗澡狂沖熱水,小心皰疹疥瘡上身

2020-01-13 12:20

? 人氣

今氣溫驟降,北台灣天氣濕冷,民眾須做好保暖、留意皮膚狀況(陳明仁攝)

今氣溫驟降,北台灣天氣濕冷,民眾須做好保暖、留意皮膚狀況(陳明仁攝)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有哪些皮膚狀況,需要特別注意呢?讓我們來看看三個容易在冬天,尤其是氣溫低的時候惡化或發作的皮膚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寒冷度第一名: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英文的俗稱叫做「cold sore」,意思是感冒瘡;或者可以照字面翻譯成「寒冷瘡」,通常在感冒、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會出現。

每當天氣變冷,門診就會發現好幾位單純皰疹的患者,本來只侷限在嘴唇小部分區域的疹子,在短短幾天之內,擴散到好幾個部位,甚至從右邊的臉頰,擴散到左邊的臉頰。

可能的原因,不外乎天氣冷,造成嘴唇乾裂,形成多個微小傷口,在吃東西、擦嘴巴時,難免會把病毒帶到周圍,因而傳染到乾裂的區域。

皰疹發作時,最忌諱手一直抓、一直摳,皰疹的水泡裡有病毒,手抓過病灶後,再去摸其他皮膚,就有可能傳染到其他部位;特別是本身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已經不好,一點點小外傷,都可能讓病毒趁虛而入,引起大面積、廣泛性的皰疹病毒感染,嚴重的案例,甚至會導致發燒、全身性感染,這點一定要格外小心。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多發性的皰疹病毒感染,治療除了外用抗病毒藥膏之外,往往需要吃口服抗病毒藥,短時間內讓已經擴散的病毒數量快速減少,避免全身性感染。

乾燥度第一名:冬季癢

冬天天氣乾冷,肢體末端皮膚含水量因為環境的關係而降低,進而引發皮膚乾燥、乾燥誘發癢感,抓了之後皮膚破損更厲害、水分散失更多、引發更厲害的發炎,這就是冬季癢的惡性循環。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是最常有冬季癢的族群,除此之外,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慢性腎臟病、甲狀腺低下、正在接受標靶治療(EGFR-TKI)的患者,都是容易罹患冬季癢的人。

冬季癢的治療,重要的不是擦藥,更不是吃藥,而是勤擦保濕劑;外用保濕劑,除了能加強皮膚屏障、減少經皮水分散失,還能有效降低癢感。

值得住意的是,市售的保濕劑,按照劑型以及油脂和水的比例,可以分成乳液、乳霜、以及油膏三種質地,乳液偏清爽,乳霜較潤滑,油膏則密封性佳;冬季癢因為皮膚缺水也缺油,所以選擇油脂含量高的乳霜或油膏,效果比較顯著。

不論使用哪種保濕劑,大面積、一天多次勤擦,才能讓冬季癢控制得宜。

天氣冷,很多人喜歡泡個熱水澡,溫度高、時間長浸泡在熱水當中,會讓皮膚表面的水分散失更多,往往會惡化冬季癢。如果真的很喜歡泡澡,也請把泡澡的時間縮短、水溫降低,泡澡的當下不要添加任何清潔用品像是泡泡浴、沐浴鹽,泡完澡立刻全身擦保濕劑,睡覺前記得再補充一次,才能減少泡澡對冬季癢的負面影響。(泡SPA治百病?小心傷口惡化、皮膚乾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