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人,一向被認為應該六根清淨。然而,日本古代卻有佛寺因為男色被禁止,反而想出了一些「正當理由」,用一些堂而皇之的說法,來說服自己和他人…
佛寺處心積慮為男色想出正當理由
○●將稚兒神格化以規避戒律
男色既被禁止,佛寺必得想出一些正當理由,才能繼續從事男色行為。也就是說,僧侶若想從事這種牴觸教義的行為,就需要一些堂而皇之的說法,來說服自己和他人。
此時佛寺僧侶所想出的對策,便是將稚兒神格化。佛教界本來就有將少年視為神佛化身的傾向,例如天台宗的開山始祖最澄,第一次登上神聖的比叡山時,便遇見了由佛化身而成的少年。
佛寺便想出名為「兒灌頂」(又名稚兒灌頂)的儀式,藉此正當化僧侶和稚兒間的肉體關係。所謂兒灌頂,是一種讓普通男孩升格為「稚兒」的儀式,儀式結束後,稚兒不論男女都會成為「佛的化身」。稚兒以自身肛門接受僧侶性器,即可以為僧侶帶來救贖,肛交自此被視為慈悲的行為。
此後佛寺內的男色行為便有了正當的理由,使僧侶得以規避原有戒律。
興福寺的別院「菩提院」中,有一尊名為「稚兒觀音」的佛像。繪卷《稚兒觀音緣起》,描繪了這尊觀音像的由來—根據這部繪卷,有一名六十歲的高僧,某天遇見了一名十三、四歲的美少年,少年「寂鳴漢竹橫笛,以竹為簪,繫元結而垂髮於背」。高僧對少年一見鍾情,便將他帶回寺院,對他寵愛有加。三年後,少年生了重病,在性命垂危之時,對高僧說道:「此三年間,於慈悲室內度日,忍辱衾下度夜,朝夕受悲訓之事,幾生難忘……」文中的「衾」字為被褥之意,由此可以一窺高僧和少年的關係。少年死後,化作金色的十一面觀音,觀音說了下面這段話:
念汝多年懇切朝拜,現三十三應中童男之形,與汝結二世契。
文中讓觀音說出「結契」(交合)一語,正當化僧侶和稚兒間的性關係。
稚兒和僧侶的關係並非不能說的秘密
○●《古今著聞集》中的露骨描寫
《古今著聞集》成書於鎌倉時代中期,書中收錄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故事,這些故事均是基於事實寫成,作者是鎌倉時代的低階貴族橘成季。其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覺性法親王和稚兒的關係。覺性法親王是鳥羽天皇的兒子、後白河法皇的親弟弟,同時也是仁和寺的高僧。《平家物語》也曾提到覺性法親王,他在當時可說是既有名氣又有權勢的僧侶。
覺性法親王寵愛一名「貌美性善」的稚兒千手,但他後來又愛上另一名稚兒參河,千手認為自己已經失去法親王的愛,便離開了寺院。某天,法親王參加一場宴席,有人提議讓千手表演吹笛、詠唱今樣(平安末期的歌謠),便派人去找千手。千手起初拒絕,但使者還是再三前來,他不得已只好出席。
千手在宴席上唱了首歌,歌中提到:「過去無數諸佛,遭棄時何以耐之……」
帶有埋怨法親王拋棄自己之意。在場的人聽見千手的心聲後無不落淚,法親王本人也不禁—
抱千手入御寢所。
意即法親王抱起千手,進了臥房。
兩人當然不只是進房間而已。這則故事收錄在《古今著聞集》第八卷的「好色部」中,可見他們後來必定發生了關係。而且在場的人「滿座譁然」,亦即法親王和千手在眾目睽睽下進了房間。當時的法親王年約二十二至二十六歲。
另一名守覺法親王也在這則故事中登場。由此判斷,這件事很可能發生於西元一一五一∼一一五五年(仁平一年∼久壽二年)之間,而僧侶和稚兒的男色關係,在當時已經不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日本男色物語:從奈良貴族、戰國武將到明治文豪,男男之間原來愛了這麼久》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