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個口罩,竟能戰勝黑死病!對抗鼠疫成功的他,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個諾貝爾獎提名人

2020-01-31 17:46

? 人氣

除了口罩隔離之外,伍連德動員了軍隊與警力投入防疫工作。包括控制人口流動、規劃空間安置感染鼠疫的病人,並實施病人隔離措施及大規模的消毒工作。伍連德也發現,因感染鼠疫而死亡的屍體會成為代病菌的感染源,他建議以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屍體。但在傳統「入土為安」觀念根深蒂固的中國,伍連德的想法阻力極大。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取得了政府的核准,集中火葬屍體,阻絕了二度感染的威脅。全方位的防疫策略帶來顯著的成效,原本一發不可收拾的疫情在伍連德的指揮下得到控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西學之下回顧傳統,榮獲諾貝爾獎提名

讓全世界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有不少慘痛的先例,而伍連德竟成功控制了這場大規模的傳染病,讓他成為了全球醫界矚目的焦點。對抗東北鼠疫後,伍連德一戰成名,他接連負責各地鼠疫及霍亂的防疫,在國際上也成為備受讚譽的醫學家。在伍連德的努力倡導下,中國疾病管理的意識也漸漸成熟。

留學歐洲的伍連德有著現代化的醫學知識,除了身體力行將所學投入人們的病痛之外,在西學日漸盛行的清末,他反而回過頭來關注中國的醫學知識。西學聲勢浩大地進入中國之際,伍連徳耗時16年以英文完成著作《中國醫史》一書,向世界證明中國醫學的成就。伍連德先後創辦了東北陸軍醫院及濱江醫學專科學校(現哈爾濱醫科大學),對中國醫學的貢獻可說是功不可沒。

伍連德(圖/維基百科)
伍連德(圖/維基百科)

1937年,伍連德回到家鄉馬來西亞,開業替人們醫病,回歸一生懸壺濟世的初心。他原本在北京的居所也捐給了中國醫學會,直到過世前,他始終抱著「使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幸福繁榮」的心願。1960年,伍連德在馬來西亞過世,這位偉大醫學家的隕落引來了國際的注目,《英國醫學周刊》追悼其為「醫學界的傳奇人物」,《泰晤士報》也稱他為「偉大的人道主義鬥士」。而在伍連德過世後半個世紀,諾貝爾基金會公布其在1935年被提名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個被提名諾貝爾獎的人。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