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最不該穿「毛線衣」?網傳毛衣易吸附病毒,醫師:這種要命習慣更易釀成防疫漏洞

2020-02-06 12:36

? 人氣

近來網上有消息指出毛線衣領容易吸附病毒。(圖/Unsplash)

近來網上有消息指出毛線衣領容易吸附病毒。(圖/Unsplash)

近來網上有消息流傳「帶毛領或是絨線的衣服外套,較容易吸附病毒」。文中據稱專家指出,特定種類衣服材質容易吸附新型冠狀病毒:「朋友女兒在醫院支援武漢,前線醫護發回的消息,這段期間切記不要穿帶毛領或是絨線的衣服外套,較容易吸附病毒,請廣而告之。」

這則消息隨後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證,確定為假新聞。查核中心記者前往採訪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黃立民表示:沒有哪一類特定的材質才會容易吸附病毒。此傳言之做法沒有必要,防疫時並不會勸導民眾要穿或不要穿哪一種衣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疾管署慢性傳染病防疫醫師黃士澤則表示,就算病毒附著在衣物上,也不直接等於病毒會再附著到另一接觸者身上,要造成感染,中間還要考量病毒濃度及附著性問題。黃士澤進一步建議,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按照防疫建議,勤洗手,並在適當時機配戴口罩即可。

實地走訪台北街頭,相信並不難見到臉戴口罩,兩手卻仍「到處亂摸」的民眾。事實上,許多醫師都發文建議:與其瘋搶口罩,任意相信各種網路謠言,民眾更應保持勤洗手、不在公共場所亂碰物品的習慣。

醫師們會這樣大聲疾呼,其實不無原因。根據過往資料,「接觸性感染」往往被低估忽視,但相對容易「成功」感染新宿主。

什麼是「接觸性感染」?

直白的說,接觸性傳染就是病毒宿主(人體)與他人所產生接觸,不論是「間接接觸」或「直接接觸」,病毒都有可能會在接觸過程中交叉傳染。

而接觸性傳染最難防範之處在於,我們無法確知上一個與物品發生接觸的人是否染病,特別是公共場所的各項物品,諸如電扶梯扶手、捷運車廂握把、教室麥克風、公廁沖水鈕。假使病毒沾染在這些物品上,人們的手卻仍一雙接著一雙地摸過,進食前、如廁後又沒有正確洗手,病毒便會隨著雙手進入眼睛、口腔進而感染,因此洗手滅菌應當成為比戴口罩更有效的防疫措施。

「正確洗手」方式

為避免「病從口入」,洗手成為很重要的一項防疫步驟,有些人會因為天冷不想碰水改用酒精乾洗手,但過度使用酒精可能會讓皮膚變得乾燥,且以清水洗手的「濕洗手」也能比「乾洗手」搓洗掉更多髒污。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便表示,有四個重要的時刻一定要洗手。

吃飯前:避免手部細菌吃進肚子。

如廁後:糞便帶有許多細菌,尤其小孩子更須注意。一般家庭可考慮使用免治馬桶,相對來說較衛生安全。打噴嚏、咳嗽手沾上分泌物,揉眼、捻鼻子、口腔黏膜前後也須洗手。

從戶外回家後:公共場所多數人來去,最容易成為病菌傳遞的場所,尤其是從醫院回來更須注意。

料理食物前:先洗手再開始處理食材;而處理食材也有順序,先切水果,再切蔬菜,最後再處理肉類與魚類,如此可以避免蔬果沾到細菌。

而正確的洗手順序:濕搓沖捧擦,最後一步「擦拭」的動作需要特別留意,為了預防所有接觸感染的可能,在將手擦乾後,需以紙巾或面紙等方式「間接」關上水龍頭,開關廁所門也應以紙巾包裹避免手部碰觸,才能讓剛剛洗完的手「真正乾淨」。

武漢肺炎著實恐怖,但就目前台灣疫情狀況,民眾不需過分緊張,做好雙手確實清潔,才能真正預防「接觸傳染」。

看更多【武漢肺炎疫情】最新報導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取材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