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問題如果沒整明白,確實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四種,完全獨立事件。
比如讀書,比如掌握一項技能,比如學習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再比如追求天道智慧。這些事完全屬於個人的選擇。如果這方面出了問題,年紀一大把卻身無長技,讀了一堆書卻滿腦子漿糊,百分之百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凡事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句雞湯,有部分用在這個範疇。
第五種,心態與態度事件。
居家,交友,職場,這幾個場合需要的是嫻熟的人際能力。人際能力的核心,是心態。心態說穿了,無非四個字:寵辱不驚。
別人誇自己,淡然笑笑。別人罵自己,淡然笑笑。別人吼你,淡然笑笑。別人唾你,淡然笑笑……但凡你稍有點沉不住氣,就要付出代價。
——凡事兒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話用在這裡,絕對的恰如其分。
3
弄清楚你一生要經歷的各種事件,你就知道「凡事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句雞湯,到底是不是適用了:
——你一生20%的事,完全屬於運氣,那句雞湯完全不適用。
——20%的服務購買,完全不適用。
——20%的結構對峙,一半適用,一半不適用。
——20%的獨立事件,完全適用。
——20%的心態態度事件,不僅完全適用,而且起到決定性作用。
分析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
「凡事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句話,在人生的一半場合,是適用的。而在另一半場合,說這句話,還不如放個屁。
尤其在購買社會服務領域,你花了錢,沒有得到應得的社會服務,你不追究或是不敢追究,這是你的選擇——萬不可把你的選擇,強加於人,更不要把完全不適用的雞湯端來添亂。如果出了這樣的事兒,只能讓人疑心你的腦子是不是燒壞了。
疫情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本來就不是一個問題。之所以出現爭論,無非是有些人的腦子,偏離正常的範疇有點遠。這類腦子習慣於把不適用的邏輯、觀點甚至雞湯,搬入到不該搬的場合中來,所以這類人生活於似是而非的晦澀之中,如果他們不知道,那只是蠢。可如果他們知道卻還這樣胡攪,這就是壞了。無論是蠢還是壞,都意味我們昧卻了良知,都不是什麼好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雾满拦江。(原標題:“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句鸡汤到底错的有多离谱?)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