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媽媽很喜歡閱讀財經新聞,她訂閱《華爾街日報》跟13歲的國中生兒子(爆奶弟弟)一起讀國際新聞,他們每週共讀1-2篇由馬哈跟爆奶弟弟一起挑選的財經新聞,親子一起討論並從中打造孩子的金融素養。
爆奶弟弟:媽,「匯率操縱國」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就是我們操縱匯率,我說對了嗎?
馬哈媽媽:哈哈!可以這樣說,但是誰可以決定哪一個國家是「匯率操縱國」?
爆奶弟弟:我不知道,看文章應該是「美國」,因為大家都用美元換錢。另外,我很好奇我們台灣也是「匯率操縱國」嗎?
馬哈媽媽:台灣目前不是,通常要符合3個條件才會被歸類為「匯率操縱國」,我等一下再慢慢跟你解釋,這個有點複雜。
你聽過「匯率操縱國」這個名詞嗎?美國每半年會公布一次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瑞士央行最近很頭痛,因為瑞朗(瑞士的錢)一直升值,雖然瑞士央行有採取行動,但是成效有限,也擔心被貼上「匯率操縱國」這個標籤。(閱讀原文:《瑞士央行對瑞郎升值進退兩難》)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匯率操縱國英文叫Currency manipulator,也被稱為匯率操縱者,通常是按照該國匯率波動及該國政府干涉程度來決定是否該國家是匯率的操縱者。
因為匯率操作國會透過匯率操縱進行不公平的貿易交易,當同樣一項商品,因為匯率的關係,可能在台灣賣的價格比美國便宜很多,所以當台灣出口該項商品時,這個價格在美國或是其他國家間充滿競爭力,這時候就會產生國際貿易不公平現象。
誰可以認定「哪一個國家」是匯率操縱國?答案是「美國」。
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跟10月會發布一份「宏觀經濟和外匯政策報告」,有興趣的可以看這份英文報告。
這份報告中會根據3個標準,評估美國20個主要貿易夥伴是否操縱,根據美國2020年1月13號公佈的資料中,將8個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分別是日本、義大利、愛爾蘭、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越南和德國。名單中並沒有「台灣」,所以我們不是匯率操縱國。
這裡有一點複雜,所以我慢慢解釋給爆奶弟弟聽,通常美國檢視一個國家是否成為「匯率操縱國」有以下這3個標準:
標準1:這個國家跟美國的貿易順差(指兩個國家雙方進口出口貨物,這個國家出口的金額大於美國,就叫貿易順差),如果金額高達200億美元以上,美國會認為該國占美國便宜就會考慮列入觀察。
標準2:這個國家經常帳順差(貿易經常帳內容包括因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跟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狀況),如果金額比較 GDP(國內生產毛額)超過 3%,美國也會考慮列入觀察中。
標準3:這個國家單邊干預匯市,淨買入外匯金額超過GDP的2%,這時也會列入觀察中。
認識央行是誰?他的工作是……幹什麼的?
誰是中央銀行?簡單說就央行是政府的銀行,大家目前用的紙鈔、硬幣都是央行印製的,根據中央銀行的官網解釋:
1.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
2.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當一般銀行如國泰、中國信託錢不夠時可以跟央行借錢
3.中央銀行的主要工作是:除了發行鈔票,另一個重要工作則是穩定物價避免我們的錢(新台幣)突然變小、還有規定銀行的經營及保管國家的黃金及外匯存底。央行的官網有針對兒童介紹央行,有興趣的可帶孩子一起上官網逛逛。
我覺得帶孩子一起看財經新聞是一件很棒的事,歡迎你訂閱「華爾街日報X馬哈老師導讀」,加入我們親子共讀的專屬Line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