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紐約的前線醫師在媒體專訪中指出,插管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高達八成。對此看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卻指出「其實這個結論是錯的」,並列出導致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名醫蘇一峰11日在個人網站發布了對於紐約醫師說法的反面意見,分析武漢肺炎患者插管治療死亡率升高之原因,並分享至臉書。文章中提到三項導致死亡率達到八成的重點。
1. 當地的維生器材(如呼吸器)非常缺乏
蘇一峰指出,若一個重症病人還有救回的希望,必須提早使用插管呼吸器改善缺氧狀況,並在插管之後馬上給予治療,時間拖太久導致心肺功能嚴重缺損、多重器官衰竭之後,就算插管也沒有用了。
由於缺乏器材,可推測許多患者可能都是等到重症缺氧到非常嚴重時後才插管,此時患者的心肺功能已經極度耗損,甚至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此時再插管已經太晚,死亡率當然會高達八成。
2. 當地的重症專業人才極度缺乏
當地雖然有世界各地捐來運來買來的呼吸器,但是呼吸器的功能非常的多,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功能,此時如果操作呼吸器的醫師非呼吸器的專業人員,如胸腔重症醫師、麻醉醫師等,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接著提到,胸腔重症的訓練非常漫長,一位畢業的醫學生,進入臨床訓練最快也要7年才能取得胸腔重症醫師資格,他提到:「因為各個專科都有自己的專業,一人是無法精通所有的醫學治療方式,這也就是醫療為何需要分科的緣故!」
3. 缺乏完整的團隊
面對許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手術室被改建成臨時加護病房,許多外科加護病房也都全部收治重症肺炎。
然而蘇一峰也提及,呼吸重症的治療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不只要有經驗的重症醫師,還要有呼吸治療師、訓練完整的護理師等。他說,「光有呼吸器,卻沒有能使用呼吸器的專業人才;光有加護病床,卻沒有能照顧病人的專業人才,是目前各國重災區所遇到的問題。」
文章解釋了為何武漢肺炎病患插管治療死亡率會飆高。最後點出台灣的「重症人才荒」,指出:「胸腔重症醫師荒在四五年前就一直持續到現在,尚未得到改善」擔心疫情一來,在面對高度感染風險之下敢選擇胸腔科的醫師會更少。且憂心一旦疫情爆發,第一線醫療人員忙不過來,也會導致死亡率大幅上升,說道:「台灣常常願意把錢花在買機器上,但是卻不願意把錢花在培養專業人力之上,讓專業人員有好的工作條件、願意加入留在崗位上努力。」可見專業人員問題是台灣醫療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