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幼犬其實不會搖尾巴,狗兒看到的世界也不是黑白的,牠們的睡眠模式和人類也是大不相同,此外,狗狗對於人類語言的誕生和公共衛生等議題,其實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
其實幼犬並不會搖尾巴
儘管不同品種的狗狗可能會有些微差異,但科學數據顯示,一般出生30天的狗狗大概只有一半的狗狗完全學會搖尾巴,這暗示著狗兒搖尾巴其實是需要「後天學習」的;狗狗大約要到出生50天左右,才能完整學會搖尾巴這個「社交」技能,原因在於幼犬多半的時間都在進食和睡覺,和其他幼犬可能也沒甚麼機會互動,但到了年齡稍長需要和其他狗狗互動,且幼犬也漸漸地了解到搖尾巴可以用來傳遞訊息時,如和兄弟姊妹爭著喝奶的時候、互相咬來咬去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有衝突,此時「搖尾巴示好」可能就是幼犬第一個學會的「狗語」。
狗兒看到的世界也是彩色的,只不過看到的顏色和人類不同!
狗狗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全然的黑與白,事實上他們的世界多是黃色、藍色和灰色所組成;「紅色系」在狗狗眼裡多呈現「灰色」,「綠、黃、橘色系」則全部都偏「黃色」,「藍色、紫色」對狗來說就全部都是「藍色」,而狗狗之所以無法辨別光譜中的所有色彩,是因為人類眼睛裡「錐狀細胞」有3種,而狗狗卻只有2種。
雖然如此,狗狗的「動態視力」較好,夜晚和黃昏看東西也比人類更清楚,不僅如此,狗狗的視野寬度也較廣,大概有240度,人類就只有180度,換言之,大部分的狗狗都可以偵測到自己斜後方的物體在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若有人想偷偷靠近狗狗通常很容易就會被發現的緣故,造成人狗視力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在狗狗的進化史中,倚靠「捕獵生存」的牠們並不需要「能分辨很多顏色的能力」,反而需要更寬廣的視野和快速移動時的準確視力。
狗兒睡眠模式與周期和人類大不相同
人類和靈長類動物通常都是一天內一次把睡眠補足,所以一般人都是晚上的時候睡覺,早上的時候活動,我們稱之為「單相睡眠」;相反地,貓狗比較沒有固定的睡眠時間,常常是一會兒睡覺、一會兒清醒,我們稱之為「多相睡眠」。
雖然狗狗的年齡也會影響睡眠時間,但以狗兒來說,平均一天的總睡眠量為12~15個小時,只要「累加」起來的總睡眠時數達到,狗兒的精神就可以充沛無虞,通常狗狗剛入睡或淺眠時會「趴著睡」,熟睡或快速動眼期(做夢)時則是「側身睡」居多,而狗兒之所以形成這種特殊的睡眠形態,一般認為是遠古時期狗兒的祖先幾乎都在野外生活,為了防禦敵人,所以需要隨時警戒而發展演化而來的。
人類語言的誕生,其實和狗狗大有關係
在人類演化史上,尤其是「人類語言的誕生」上,狗狗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狗的祖先很早就和人類建立起深厚的關係,研究指出,大約在十萬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豢養狗狗了!...因為狗兒的嗅覺很靈敏,讓人類的狩獵效率更高,在演化法則下,人類便不再需要「偵測氣味的臉部組織」,也因此,讓人類祖先演化出更靈活的臉部特徵,進而創造出「說話的能力」。
狗在人類原始聚落的公共衛生課題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研究南太平洋原始部落的人類學家指出,雖然人類早期並不重視公共衛生和環境清潔問題,但腐敗食物會有臭味,而且會招來蚊蟲,這些惡臭和環境汙染常迫使村莊聚落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遷徙一次,但如果該聚落有養狗的習慣,腐敗食物汙染的問題就不會那麼嚴重,該部落的發展也就相對穩定,事實上在許多未開發國家中,處理腐敗食物也是野狗重要的任務之一。
作者介紹:西施犬呼呼與星米花(曾奕築)
現職為寵物/旅遊部落格作家、肚皮舞者,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士/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
曾獲部落客百傑、2015首爾世界肚皮舞大賽最佳編舞獎。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