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總覺得「對方是為了我好才這麼說」或「對方是為了糾正我才跟我說的」就無法從對方所說的話語中抽離。
不過,「啊!就是我對嫉妒的發作所有反應,才會招致更猛烈的攻擊。」一旦清楚這個原理便能輕鬆化解對手的攻擊。因為對方的發作逐漸趨緩到最後再也不會受到攻擊。
只要對對方的攻擊反應「遲鈍一點」,對方的嫉妒比較不會發作,之後「不在意」這件事也就變得相對簡單多了。
父母罵孩子也是一種嫉妒心理?
如果認真把他人的批評放在心上而表現得提心吊膽,旁人會認定「這傢伙肯定在我之下」,因嫉妒而起的惡意攻訐也會越來越嚴重陷入惡性循環。但我在思考這「提心吊膽」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我發現,似乎是從我懂事以來就開始對他人的發言感到緊張跟不安。
當我在思考「嫉妒」這件事時,我發現「父母的嫉妒也是會發作的」!父母畢竟也是動物,產生動物原始本能的忌妒發作也見怪不怪。
以「管教」之名,行嫉妒之實
小時候只要調皮地大聲嬉鬧,母親就會火冒三丈「啪!」地賞我一巴掌。理由是:「我小時候才沒像你這麼好命,可以玩成那樣!」
如果把這想法當真,會解讀成母親認為「吵鬧的孩子是不會替人著想的壞小孩,所以才警告要停止吵鬧」。
但若是以「嫉妒發作」的角度來思考,處於「自己的小孩」這種下位者立場,憑什麼比自己玩得更開心!這激起了母親的嫉妒,毀滅性人格瞬間出現,進而做出「給小孩子一巴掌」的毀滅性行為。我察覺到這一切並非為了管教我,而是出於「單純的嫉妒」。
我想起另一件關於母親的事。當我還在幼稚園時,有天她帶我帶得很累,於是讓我搭著父親的卡車去他工作的地方,晚上很晚才回到家。
幼小的我坐在副駕駛座靠著車門睡著了,母親一把車門打開我便「咚!」地一聲,頭朝地跌倒了,我因為驚嚇而號啕大哭,父親見狀趕緊跑到我身旁對著母親說:「妳這是在做什麼?」
母親的臉瞬間變得與能面一樣豪無表情,當時的狀況至今都還令我印象深刻。
這個狀況同樣也是「這個愛哭鬼(孩童時的我)明明地位在我(母親本身)之下,竟然因為哭泣得到父親的關注?」也就是「這傢伙憑什麼有我沒有的東西!」母親的嫉妒神經被挑起,因而變身毀滅性人格,所以才愣在現場而非提供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任何協助。
當時的我一直被罪惡感譴責,認為「自己的任務是陪爸爸去工作,明明不該在車裡睡著但我卻不小心睡著了,我真差勁!」
「在孩提時代得不到的東西,自己的小孩卻得到了」對父母而言確實是一種喜悅,但父母畢竟也是動物,在「我得不到的憑什麼你有」的嫉妒之心發作下,才做出責罵小孩的毀滅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