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的手機後來去哪了?全數運到這裡煉金、居民8成罹癌慘死也甘願,小島求生悲歌

2017-05-03 11:16

? 人氣

隨著日新月異、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走在時代尖端,藉著一台台功能比他人酷炫的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吸引他人投以羨慕之眼光。不斷汰舊換新的後果,讓隨之產生的電子垃圾成了棘手問題,這些在全世界被喜新厭舊用戶丟棄的手機大多會流到廣東貴嶼,而近20年來,它的原始面貌已經徹底被改變……

貴嶼有著「電子垃圾國度」的諷刺稱號,大量被人們丟棄的科技產品在此被支解、拆卸,用特殊的化學提煉方式提取貴金屬如金、銀、銅等元素,就連塑膠也會被溶解再利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地居民們藉此維生變賣,以賺取可觀收入,但這樣變相惡性循環的結果,是造成該區8成人口死於癌症、河川成了「黑江」的可怕現實。

(圖/遠見雜誌提供)
(圖/遠見雜誌提供)

1995年以前,貴嶼其實是廣東省的一個普通小鎮,居民大多以傳統產業、農業為基本生活方式,但隨著緊鄰汕頭的地利之便,漸漸地有廢棄電子零件被送往該地,由於本身缺乏工作機會、經濟條件不佳,農民們紛紛放棄務農,轉行從事金屬提煉相關工作。

在當地,雖然一位工人的月薪僅有4000人民幣(約1萬7000元台幣)每天工時超過10小時,但這樣的條件已經比原先單純務農來得利潤還高──工資低廉、環境惡劣的後遺症因素,讓這個全球沒有人願意做的職業,自然而然地輪到該小鎮執行。

由於提煉的過程十分劇有汙染性:工人會先將電路板進行加熱,再燒熔電線提煉出銅金屬,接著以強酸洗淋晶片,藉此分離出金塊──這樣的傳統手法從千年前就已經存在,雖然原理簡單,但不論燃燒之廢氣或倒入水中的汙水,都是環境難以承擔的苦難。

(圖/遠見雜誌提供) 
(圖/遠見雜誌提供) 

根據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所發表的研究表明,亞洲的電子垃圾數量在過去5年中上升了63%,中國甚至高達了2倍以上,其中以廣東、河北、湖南、江西最為誇張。

特別是在貴嶼,這個人口只有20萬人的小鎮,就有超過15萬人從事重金屬提煉工作。業者表示,若以1噸5年前的廢棄手機為例,約可提煉出300公克的黃金、3公斤的銀、100公斤的銅,這效益比一般淘金沙或開採金礦來得還高,可觀效益讓更多居民寧可冒著生命危險也躍躍欲試。

(圖/遠見雜誌提供)
(圖/遠見雜誌提供)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就說,這些工人來自貧困地區,所以只關心自己的短期生存,「當你真的很窮,你不會在乎接下來幾年會發生什麼事情。」

電子垃圾所產生的重金屬毒素混入土壤、河流和空氣、並且累積在農作物中,影響人民的健康,造成當地居民的患癌率逐年提升。2014年,汕頭大學醫學院所進行的健康抽查顯示,貴嶼地區的兒童均血鉛超標中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