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站的形象更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比方說在社群網站上老是貼一群人下午茶、奢侈品開箱文、去很貴的店、或是老在逛街買東西的,別人恐怕覺得你是大小姐、生活很奢侈。或是常貼狂歡喝酒、唱KTV,別人可能就以為你是夜店咖。但很可能你根本不是那樣的人。你只是覺得貼這些照片,可以讓自己看起來好像很受歡迎、又比較酷、或能讓別人羨慕,搞不好你實際上大部分時間根本是在家裡讀書與練毛筆字的。但這種內外落差,也是一個不良的篩選機制。(常貼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抱怨文的,當然也就很容易讓別人以為你個性很難搞)
另一種誤區,是放了一些讓人誤會的東西。像我也聽過另一個女生的案例。她是一個很想結婚的女生,想說男人應該喜歡賢妻良母型的女生,所以她就貼很多跟大哥小孩子玩的照片(雖然她根本也沒很喜歡小孩)。想說能在臉書上營造自己喜歡小孩的形象。結果,很多跟她不熟的男生看了照片以為她其實已經結婚有小孩了,所以就都不敢接近。剩下會受到她外在條件吸引來搭訕的,就剛巧是那種只想找短期關係的人。你看,這又是一種因為印象落差,而「吸引到不對的人」的狀況!
事實上,就算透過這形象吸引到了也喜歡小孩的男人。到時候結婚後男生想生三個,女方只想生一個甚至不想生,一樣也是一種「吸引到不對人」的困擾。
所以,我一直都這麼建議大家:「不要演你不是你的人!」
我在【愛情市場學】中就提到,必須讓自己是【包裝與內容一致】。 如果你不具備某種價值,就不要假裝自己是。 事業女強人卻碰上想找阿信型女人的男人,一定最後是彼此都很痛苦。兩人真接觸後發現被騙了還就算了,真的兩人莫名其妙相愛了,後續不管誰磨合誰恐怕都是一大悲劇(聊聊磨合這件事)。 這等於是你花時間卻佈了錯誤的誘餌 - 明明你想抓花豹,卻放著胡蘿蔔當誘餌,當然只會一直失望。(你失望、被吸引來的小兔子也失望)
解決方法
你必須回頭有意識地重新檢視你給別人的印象,並讓這印象能跟你的本質盡量一致。
若這句話對你而言太抽象,覺得我好像有講跟沒講一樣。 那就請把握以下這原則吧:用你經營Linkedin 的方式經營你的FB。
這甚麼意思呢?
像我的專業是專案管理,我在我的Linkedin帳戶上面,就一定談的就是我的專業能力 - 排程、資源規劃、成本控制、風險管理這一類的東西。就算要放我的歷年著作,也是放我對專案管理領域的書籍,了不起是職場領域的作品,我定然不會把【為何會拿好人卡】或是【愛情市場學】都放上去,也不會貼我在TEDx上面關於戀愛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