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來堅持不變!當年輕人嫌傳統糕餅「又油又鹹」,老師傅這樣挽救台灣失傳記憶

2017-07-04 14:31

? 人氣

此外,老順香的「金牌鳳梨酥」也是店內一大招牌,金黃油亮的長方形鳳梨酥乍看就像一面小金牌,有別於一般鳳梨酥粉狀酥鬆口感,金牌鳳梨酥更似於包餡的太陽餅,不到0.5公分的厚度裡有著酥皮微微餅香,飽含糖漬鳳梨的口感與果香。或許年輕人嫌它不起眼,但這薄如紙張的餅皮,可是老師傅數十年功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Janice Lin(@janice94211248)分享的貼文 張貼

百年老店求新求變,頂尖設計師禮盒展現新生代活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百年老店都守著簡樸古早的形象、守著濃甜油香的傳統味。例如擁有150年歷史的郭元益餅店,不但將傳統喜餅發揚光大,從店面、包裝到口味也不斷追求創新,優雅氣派的展示店面也讓到處試餅的新人第一印象就超加分,此外更推出中西合璧的禮盒,將年輕族群與長輩的需求一次放入盒中。

去年,郭元益還特別邀請設計師聶永真合作推出紀念禮盒,從盒身、提袋到糕餅口味都依大師想法操刀。

傳統中式喜餅分為「盒仔餅」、「大餅」及「對餅」等形式,餅的尺寸不但考驗師傅的功力,也象徵著財力,因此會有人以「你家嫁查某仔,吃幾斤餅?」試探男方家境。

然而郭元益的口味隨著時代潮流改變,不追求大,而追求精巧。聶永真操刀紀念禮盒裡,捨棄過往氣勢十足的大餅,改成精巧可愛、一個個精巧封入塑膠膜的嬌小喜餅,配合現代人追求養生精緻化的理念。

這作法看似與傳統有些衝突,但也讓文化蛻變出嶄新的模樣,變的是餅的形式,不變的是祝福,在大喜之日將這些精巧甜點分送給前來祝福的親朋好友,是台灣數百年來都沒有改變過的最美人情味。

就連端午節也有餅吃,台灣人的生活離不開餅

發源於中國的漢餅,隨先民飄洋過海來台灣以後,經過歷史的洗禮與改良,衍生出屬於寶島的餅文化,一年四季、生老病死,以不同形式走入我們生命當中,陪著我們成長、分享喜悅。

出生時吃餅、結婚時吃餅,到了中秋節,就算吞下再多烤肉與卡路里,台灣人依舊不會忘記來顆蛋黃酥配茶,就連端午節,也有人開發出專屬於炎夏時間的餅。

在新竹的新復珍餅店,創始人將端午節吃的肉粽改造成「竹塹餅」,肉香、蔥香與料香融為一體,香而不膩,是許多人遊新竹的必買伴手禮。

 

不像老師的英文老師(@teacherjasmine49)分享的貼文 張貼

若到新竹一遊,除了城隍廟前的小吃外,也千萬別錯過這家創立於1898年的新復珍餅店,醒目的磚紅店面令人難以忽視,店內的品項亦是琳琅滿目,除了竹塹餅外,還有許多小點能挑選試吃,進去沒提個兩三袋出來還捨不得離開呢!

或許年輕人總覺得傳統糕餅又油又鹹又甜,實在難以消化,但如果你能跑去下午茶店大嗑滿滿奶油蛋糕,為何不能接受老師傅們揮汗如雨苦心做出的精緻糕點呢?這些承載台灣人數百年靈魂的點心,嚐一口,會看見一個意外美麗的世界喔。

責任編輯/謝孟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