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菜餚,在外人看來是那麼神祕,讓人口水四溢又好奇。清人記錄宮廷御膳的詩中寫道:「松花糟蟹燒羊肉,小盞旋斟佛手釀。止渴梅湯冰振久,馳名無過九條龍。」、「理藩院裡山雞熟,御膳房中奶餅酥。嫩滑只疑羊肚菌,軟烹百葉味尤腴。」 松花糟蟹、燒羊肉、山雞、奶餅酥,無一不充滿了誘惑。可對於皇帝來講,宮中的飯菜並不是誘惑,而是負擔。
慈禧、光緒駕崩後,隆裕成為皇太后,也成為朝中最有權勢的人。隆裕的一生很不幸福,光緒帝對她沒有絲毫感情。據葉赫那拉氏後代回憶,隆裕後來曾自述,大婚當夜,光緒對她大哭:「姐姐,我永遠尊重妳,可是妳看,我多為難啊。」大婚後,光緒堅持不與隆裕同房,因為從各方面他都無法接受隆裕。隆裕性格木訥,長得也不是特別可人。據當時出入宮廷的西方人記述,隆裕不愛看書,對宮中禮法也不甚熟悉。玉樹臨風的光緒極為厭惡她,太監李長安回憶: 「光緒帶著一群太監,穿過皇后住處時,光緒便命太監用力踏地作響而過,並以自己養的哈巴狗往皇后的簾子上小便為快事。」
慈禧臨終時指定載灃為監國攝政王,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懿旨,也就是由隆裕定奪,這也是她留給自己侄女的最後一份禮物。隆裕沒有慈禧的手段,沒有慈禧的權力欲望,她一生沒有任何的愛情滋潤,沒有子嗣,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似乎都與她絕緣。每每年幼的溥儀給她請安,她都忍不住要流淚,既是為自己的一生傷心,也是為這個幼童的純真而開心。
皇帝御膳,比不上妃嬪們的膳房
溥儀被過繼時,是過繼給同治帝和光緒帝二人,「承繼同治,兼祧光緒」。可問題也很複雜,光緒帝遺留下了隆裕皇后與瑾妃,同治帝則留下了三個妃子,分別是瑜妃、珣妃和瑨妃。溥儀在名義上,有五個母親,可清代宮廷規矩是,「皇子稱母后為皇額娘,妃嬪不能當也」。溥儀只能稱隆裕為皇額娘,可他又是同治帝的正統繼子,兼祧光緒。同治帝的三個妃子,一度曾與隆裕發生爭執,但終究還是鬥不過隆裕皇太后。
溥儀三歲入宮,雖是幼童,但一切供應都照皇帝的待遇來。日常膳食,每日兩餐, 比較固定,早膳在早上六、七點,晚膳是下午兩點左右。平日吃飯時,早膳用克食(按:麵點類食物)兩桌,餑餑五品、菜兩碗、奶子一品,共一桌,盤肉四盤一桌。早膳後,再上燻肘花一品、小肚(按:豬膀胱)一品、燒餅一品、粥三品、小菜四品等。晚膳用燻肘花一品、小肚一品、燒餅一品、發麵火燒(按:以麵粉為主,佐以花椒、五香粉,小火烤成的一種餅)一品。從保留下的菜單中能看出,清宮菜單的樣式雖多,但常年不變,如燒餅、發麵火燒、燻肘花、小肚、餑餑這些家常食物,每日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