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方與民間對於「中元節」的重視,不僅是祭祀先祖,普度遊魂與軍殤,還有慶祝秋收的意思;因此節慶的熱鬧氣氛便由七夕一直延續,直到「中元節」當天才結束。後人將鬼節逐漸演變成三天、七天、十五天,時至今日的整個月規模,這也是可以想見的發展。宋代《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中元節盛況,農曆七月稱作「鬼月」的正向影響,在於救渡鬼道眾生的慈悲心,並且懂得慎終追遠的感恩之情,及諸惡莫作的因果概念,有其深遠的教化意義。
中元普渡的意義
冥界其實和陽界一樣,人要休假,鬼也要放假,農曆七月普渡不僅僅是傳承也是渡化自己的好時機,渡化冤親債主也是渡化自己,在這個天地人靈齊聚的日子裡,我們用莊重誠心的心態去看待。
中元普渡除了祭祀孤魂野鬼,當然也蘊藏著子孫慎終追遠祭祖的情懷。因此在建醮以祭祀孤魂野鬼之餘,同時也是在教育後生晚輩孝親精神,祖先遺德,先民精神,後世子女當效法之,懂得慎終追遠的感恩之情,以及諸惡莫作的因果概念,有其深遠的教化意義。一盞盞燈火,是人間溫馨關懷的情意,一盞盞亮光,照亮著每個人的眼,每個人的心。天地有情,人間有愛,平實而善良的人們,敬畏天地,慎終追遠,一顆溫柔的心,關懷古往今來,關懷有形、無形的生靈。儀式結束了,但是精神隨著子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文/民俗專家 楊登嵙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