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兩家外商賣場,到底為什麼還要堅持經營餐廳?
既然不是在做慈善企業,當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營收連年下跌而毫無反應,其實說穿了,終究是為了「賺錢」兩個字。因為開設餐廳帶來了更龐大的利益,他們才會願意繼續做賠本生意,而獲利的關鍵,就在這些便宜美食背後,默默被塑造出的「品牌形象」。
試想看看,當你今天看見菜單上有一份不到50元的牛肉捲或熱狗堡,飲料還可以續杯喝到飽,心裡是不是會浮現「買到賺到」的直觀感受?而IKEA和Costco就是看準消費者會有這種心態,故意將餐點價格壓得比市價或周遭商家還要低,讓顧客難以在別處找到如此優惠的價格。久而久之,我們自然就會產生「IKEA牛肉捲=便宜」、「Costco熱狗堡=高CP值」這類的既定印象。
一旦消費者產生了這種想法,就正中了他們所設下的目的——強化「物美價廉」的品牌形象,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但你可別小看了這項商業策略的潛移默化。
假設你今天要在賣場挑選一樣從未購買過的商品,在不知道它的成本和市價的情況下,由於你腦中已經有了「IKEA/Costco的餐點比他店便宜」的印象,循著這個思路思考,你的大腦很快就會幫你簡化成「IKEA/Costco比他店便宜」的概念,而原先被強化的「物美價廉」形象,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從桌上餐點,代入到你眼前的陌生商品。
於是,你實在沒有理由不買下眼前的商品,儘管它不一定真的便宜,但你早已被購買經驗和品牌形象給制約,準備好獻上白花花的鈔票。而IKEA和Costco也在這樣小賠大賺的模式下,逐漸填補經營餐廳的虧損,甚至連年獲利。所以你說,他們怎麼可能傻傻收掉餐廳?
空手離開也沒關係 你遲早會回來的
你可能會想,如果我不去賣場消費,只去餐廳吃飯呢?
老實說,他們恐怕一點也不在乎顧客是否純粹用餐而空手離開,甚至是非常樂意看見有人願意這麼做。原因在於,你總有一天會需要賣場架上的商品,或許是一張椅子,又或是一台智慧型手機,而在那之前,你已經習慣來餐廳享受平價美食,對於賣場環境也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自然也會產生一些對品牌的肯定或歸屬感(畢竟討厭就不會來了)。
加上賣場通常都位於郊區,不像一般的社區超市那麼方便,當你某天再度為了便宜的美食前來光顧,才想起自己需要某樣東西時,究竟是會特地離開多跑一趟其他店家,還是傾向在現場的賣場購買,想必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吧。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