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中的這種記述,皇帝對后妃「捲春餅」式侍寢要求,首先就是越禮之處,自降身分,按過去的話說是「不尊品」。后妃將衣服脫光,用被子裹住全身,從自己的居所被抬到皇帝的養心殿,即便她住的是距離養心殿最近的永壽宮,一路上形同遊街,而且嬪妃平日出行都有很多人侍候,即使是在御花園散步也有人陪著,都有制度安排,深宮的夜晚絕不會出現這種「豬八戒背媳婦」的場景,實在不合身分。負責背后妃侍寢的只有一名太監,不僅要背過來,還要背回去,清宮太監的數量向來都在三千人以上,何必只用一人呢?太有悖常理。
多年前,朱家溍先生曾在《故宮退食錄》對侍寢問題有比較詳盡的闡釋,至今是比較權威的研究。按朱氏研究,養心殿是皇帝的寢宮,翻牌子的事,基本上是在養心殿進行。清代皇帝早晚兩次進膳都會翻牌子,用早膳前,太監會呈上一個托盤,擺放的都是寫有大臣職務和名字的紅頭牌(王公專用)和綠頭牌,皇上透過翻誰的名牌,決定飯後和誰一起商議相關國事。至晚間,也是一樣的程序,皇帝會在晚膳前透過翻牌子決定要不要安排某位后妃侍寢。
屆時皇后以外的所有妃嬪都會在養心殿後的索春軒、樂春軒或燕喜堂等候,翻到誰的牌子,誰便留下與皇帝共進晚餐,然後點燈說話,吹燈做伴,明天早上起來梳小辮。其餘眾人就各自回宮,稱「叫散」,朱家溍先生說「等於下班回去了」。這個場景頗似老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只不過電影裡的老爺把皇上的綠頭牌換成大紅燈籠而已,大概過去三妻四妾的生活都有類似的形式吧!後宮當中,皇后比較特殊,她不參加翻牌子,而且有單獨的住處,即養心殿後殿東側的體順堂,大概是為了突顯嫡妻的尊貴地位。
只要是住在紫禁城內,侍寢的事情大多發生在皇帝的居所,皇上很少留宿在后妃的宮裡,主要是由於清宮的禮儀規矩太過繁瑣。如果皇上要去某個妃子的住處,還沒出門,就必須有太監前去通知、安排,后妃要到宮門外跪接、跪迎,即便是皇后也得到殿外跪迎。我們知道《紅樓夢》裡元妃省親的場面,很早以前全家老小在園外跪接,皇帝去后妃住處雖然沒那麼大陣仗,但也相當折騰。僅這一點,皇帝會覺得麻煩,不如「打主場」,還能稍微省點事,而且清代皇帝一年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住在圓明園這樣的園林裡,那裡的規格沒有紫禁城高,規矩就沒那麼多,禮儀便可以簡化不少,把「打客場」這種事放在園子裡,免了不少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介紹│楊原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所博士後,研究領域為宮廷史、社會史。
著有《詩書繼世長--葉赫顏札氏家族口述歷史》、《會玩兒:老北京的休閒生活》等;大型真人秀節目《上新了,故宮》歷史顧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真相只有紫禁城知道:清宮地標的歷史再發現》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