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不買這個!」如何解決忍不住下標的衝動購物?日本理財大師:善用網拍購物車…

2017-08-16 09:30

? 人氣

針對這類沒有自覺的人,建議可以活用「已買物品清單」,下表列出了範例,請大家務必多加運用。已買物品清單的具體作法是,列出過去一個月內所買的東西,針對「想要程度」和「滿足程度」分別做一到五分的評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p.117.jpg
 

舉例來說, 如果是當初非常想要而買的東西,「 想要程度=5」;朋友推薦下勉強購買的東西,「想要程度=1」。滿足程度也以同樣的方式來檢視。

經過檢視之後會發現,購買前後的想法可能會產生落差,有些東西「雖然當初很想要,但現在再回頭想想,如果當初沒買就好了...」,也有些東西「只是剛好買下,但非常值得」,甚至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有些東西「自己根本不記得有買過」。

人會選擇性遺忘不適合自己的東西,所以如果沒有經常藉由「已買物品清單」來喚醒記憶、自我反省,同樣的錯誤只會一犯再犯。如果可以瞭解自己犯錯的模式,下回再遇到同樣情況時就能特別小心。

不僅如此,定期列出清單還能幫助自己養成習慣,在買東西之前也一併評估東西所能帶來的滿足程度。

透明夾理財法可以說是「已買物品清單」的簡易版。不用一一計算每天花了多少錢,只要看透明夾裡所剩的錢就能知道狀況。如果今天比前一天剩下更多錢,就可以知道今天的預算控制做得很好,假使剩的錢比前一天少,也能反省「自己究竟把錢花到哪裡去了」。如果可以想到原因,例如「可能在超商買了不必要的東西」,要進一步改正也會比較容易。

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剩下愈多錢愈好」,因為過於節儉反而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只要可以在一天兩千圓的範圍內、做能為自己帶來高度滿足的消費,把錢全部花完也無所謂。就算偶爾買高級和牛來吃也沒關係,如果光靠美味的牛肉和白飯就能換來高度滿足,也算是一種正確的消費行為。但如果覺得「買了昂貴的牛肉就無法再買配菜了,感覺好空虛」,下回就只要稍微降低牛肉的預算、多買一點配菜,做適當分配就行了。

列出一個月內所買的東西,針對「想要程度」和「滿足程度」做評估。藉由像這樣回頭檢視,可以發現自己成功和失敗的花錢模式。(註:不需要全部列出所有東西,選擇價格較高的來做檢視即可。)

010101.jpg
(圖/The Devil Wears Prada@facebook)

人會將衝動購物的行為正當化

錯誤容易變成一種習慣,這一點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愈是自己都沒有發現的粗心過錯,更要小心留意。

不僅如此,人通常會替自己的衝動購物找合理的藉口,即便是相當明顯的衝動購物行為,對買的人而言,當下絕對不覺得是如此。例如看到一只很可愛的戒指。這時腦中便會開始編造各種「計畫」,像是「剛好可以戴著出席最近親戚的婚禮」、「到了一定的年齡,這一點東西至少也應該要有才行」等,簡直就像是「一開始就打算要買」,所以找藉口自我欺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