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哪怕再無聊,只要它形成了一個熱點,那麼圍觀熱點本身會成為第二層內容。大家對熱點事件的態度就構成了新的價值。
傳播方式已經發生轉變
另外,原來的傳媒平臺和現在的直播平臺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點──它們的傳播方式是不一樣的。原來的傳媒平臺只能透過好內容來吸引人,因為它的傳播是落後的。也就是說,你看完了這集電視劇或者這部電影,才會大規模的去告訴你的同伴們好看或者不好看。但直播不是,一旦你覺得某個直播稍有意思,就會直接透過線上社交平臺去告訴你周圍的人,因此它熱點的形成要比通常的傳媒平臺快得多。
一件事情哪怕再無聊,只要它形成了一個熱點,那麼圍觀熱點本身會成為第二層內容。也就是說,表面看來,四十五分鐘裡,兩個人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往西瓜上一根一根綁橡皮筋,但他們其實是透過這四十五分鐘又創造了一個新的熱點,而對熱點的圍觀形成了第二層社交和傳播的意義。所以,直播平臺上的內容,我們真的不能簡單的把它描述為「給西瓜綁橡皮筋」,而要把它認定為一個此時此刻的熱點事件。大家對熱點事件的態度就構成了新的價值。
而且,這樣的內容並不是在互聯網上、在直播平臺上被創造出來的,這樣的內容早就在電視上出現過。二○○九年,挪威有一家電視臺做了一次很長的直播,後來被電視界定義為慢直播。它幹了什麼呢?它在一列奔馳的火車上裝了四個網路攝影機,在三百多英里(一英里約一‧六○九公里)這樣的一個路程中,火車開了整整七個小時,而這個電視節目也直播了七個小時。
四個網路攝影機,兩個在車內專門拍攝所有乘客,大家該睡覺的睡覺,該看風景的看風景,該看書的看書;另外兩個在車廂外面拍攝沿途的風景。沒有解說,也很少有音樂,偶爾會穿插一些對乘客、列車員和歷史學家的採訪,但是這部分採訪在七個小時裡只占了極小的比例。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一輛火車在「轟隆轟隆」的往前開。
這個節目總共吸引了多少觀眾?一百二十萬。挪威的總人口也不過六百萬。也就是說,它觸及了總人口的20%,這是多高的收視率啊!要知道,即使是現在,中國直播界最大的IP(知識產權)──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率也就是30%左右。
在這一百二十萬人當中,甚至有十九萬人是從頭看到尾的,看了整整七個小時。那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直播到底有什麼信息量?它好看在什麼地方?
其實,它擊中了觀眾非常重要的一種心理──「臨場感」。就好像即使只有我一個人在家,似乎也有很多人的陪伴,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同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小看這種臨場感所帶來的社交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