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期也曾經買過郵局6年繳的壽險,當時我不過是大四在外打工的一族,6年100萬等於一個月要繳費1.3萬元,當時咬著牙苦撐著,結果因為基本保障沒有做好,車禍造成需要賠償對方,最後只好中途認賠解約,拿這筆錢去賠給別人。
●經驗分享:
資產淨值低於10萬美元的人,少使用儲蓄險這個工具,如果真的要使用,建議使用繳費年期低的險種:躉繳、兩年繳、3年繳、6年繳,不要使用10年,甚至20年、30年等長年期的險種。資產較低的時候,財務承擔風險的能力也較低,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就無法繳完保費,進而造成財務損失。(延伸閱讀:「今年開始,錢存銀行勝過買儲蓄險!」為什麼保費調漲,對你反而是好事?)
淨值10萬美元以下的人,首先應該先把保障規劃好,最重要的4項:失能、壽險、醫療、重大疾病,這幾項規劃好,才能考慮儲蓄險這個選項。當資產大於10萬美元,並且小於100萬美元的時候,儲蓄險就是可以納入考慮的退休工具,尤其是上述章節中我所介紹的附加失能給付的儲蓄險,這樣才能順利的把退休規劃做得更完善!
儲蓄險繳費期間一定是負報酬,買儲蓄險一定要先準備足額的緊急預備金,通常足額的預備金至少要不工作也可以渡過3~6個月才充足。預備金足夠之後,我們必須認知儲蓄險在繳費滿期前解約都是負報酬,如:躉繳商品,要3年或4年滿期之後,解約金才會大於所繳保費;2年或3年繳商品,要4年或5年滿期之後,解約金才會大於所繳保費;6年分期繳的商品,要第6年滿期之後,解約金才會大於所繳保費;10年分期繳的商品,要第10年滿期之後,解約金才會大於所繳保費;20年分期繳的商品,要接近20年滿期,解約金才會大於所繳保費。
但如果真的財務吃緊的時候,建議儲蓄險的最後防線就是減額繳清,或是降低保額來降低生活的壓力。合理的比例是保障型的保費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15%,儲蓄險的保險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5%(退休規劃),如果超過了,除非是高收入族群,家庭年收入超過120萬以上,否則這都算是超額的支出,千萬別犧牲生活品質就為了繳保費,變成保單的奴隸。保單是來協助我們完成財富自由的工具,別讓它成為我們的負擔。
作者/ 吳盛富
作者為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理財顧問教你這樣買保險最聰明》,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