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著替孩子作筆記、劃重點、複習功課嗎?親子作家:家長常忘記誰才是學習的主角…

2017-08-23 09:50

? 人氣

你誤以為自己是學習的主角嗎?

成長中的孩子缺乏分析未來的能力,沒有遠見,這完全合乎常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利用核磁共振掃瞄了 1800 名青少年的大腦,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區」竟然還沒有長全,而這個區塊專門負責分析事理、組織想法、並權衡行動,被稱作「大腦的CEO」。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項結果可以充分解釋,為什麼許多青少年根本沒有預見行為後果的能力,因此他們當然不會思索「今天的好成績」對未來會有什麼幫助,眼裡只會看見讀書的無聊與壓力,於是想辦法偷懶,逃避責任。然而等他們長大,能想通事理時,已經錯過了很多機會,為時已晚。因此,在孩子混沌的成長期,父母當然有責任補強孩子大腦未完全的功能,需要在一旁耐心的引導、分析事理、教導、監督,責無旁貸。

東方父母深諳此理,但是,卻又出現了一批熱切過頭的父母。不少亞洲家長都像虎媽,一旦投入孩子的學習,往往發瘋般地走火入魔,落入軍備競賽模式,他們總攬孩子所有學習的大小細節,承擔孩子所有的成敗得失。有些父母在要求孩子勤加練習時,開頭都是跟孩子這麼說的:「幫『我』做一件事…」、「『我』要你……」儼然把學習的主角易主— 是「他」自己,而非他的子女。

完全無視孩子為學習的主角、擁有獨立人格的介入模式會造成什麼結果?《爬上常春藤:培養名校生的十七個秘訣》一書寫了一個令人難過的案例。移民美國的韓裔宋先生和宋太太,為女兒珊蒂訂定了非常緊湊的生活表,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六點至七點由爸爸陪伴做進階數學練習;一放學,宋先生就接女兒到自己的店裡做功課,晚上則要花費數小時繼續指導女兒做數科習題。他們嚴格執行每日的行程表,絲毫不准珊蒂懈怠,珊蒂也不負期望進入常春藤名校就讀。

但這個故事並沒有完美的結局。

從來沒享受過自由、很少盡情玩樂的珊蒂,少了父親的盯哨,便像是脫韁的野馬,開始到處參加派對、盡情享樂,和各種朋友廝混,甚至吸毒,最後因為成績太差而被取消獎學金。惡性循環之下,她對學習愈來愈沒興趣,也失去信心,最嚴重的是,她和父親的關係變得極度惡劣,最後形同陌路。

這個真實案例反映出父母在陪伴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盲點: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角,而非孩子自己;只在意最後的學習成果,而忘記孩子是否擁有自主的學習動機與樂趣。

而我自己對三個孩子呢?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我投入的方式當然必須不同,陪伴的程度不同,介入的深度更不同,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我絕對不橫刀奪「愛」。這個「愛」,是他們自己對學習的熱愛。我必須謹記在心:孩子永遠是學習的主角。學習效能好,應該是他們自己感到高興;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我;如果反過來,我的責任大過孩子,得失心也強過孩子,那關於我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