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恐懼會讓成人「返老還童」,大概有這幾種狀況:
1. 害怕爸媽會反對,因為自己也沒真正想清楚
「爸媽要我一定要考公務員,我只好...」、「爸媽非要我買房子不可,我只好...」、「爸媽強迫我跟男朋友分手,我只好...」。遇到這樣的說詞,我通常會反問對方:你從小到大都這麼百依百順嗎?你爸從小有沒有要你好好讀書?妳媽有沒有要妳別穿那麼露?你爸媽有沒有要你別打電動?別吃零食?別喝可樂?別交男朋友?你真的百分之百都照做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們服從父母的指令還是有選擇性的嘛!那些我們真正很想做的事(打電動、吃零食...)就算父母反對,我們還是想盡辦法暗著來,難道還會去問老師策略嗎?
長大成人之後,父母稍一反對我們就不敢去做了?這實在太奇怪,最可能的解釋是,當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父母逼你考高考」還是「你根本對職涯沒想法」?「父母逼你買房子」還是「你對理財沒規劃」?「父母逼妳跟他分手」還是「妳根本沒有很喜歡他」?
2. 害怕自己選錯了,就要獨自面對失敗的責任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幫孩子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避免一切可能的錯誤,這小孩長大之後就會很怕獨自做決定,任何人生抉擇缺少父母的「強力背書」,他們就會頓失依靠,這樣等於放棄了自我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提出創業的念頭,但遭遇父母反對,少了從小大到習慣的支持,內心就開始惶恐起來:如果我創業後真如爸媽所說搞砸了,那豈不就是我「不聽話的報應」?
於是越想越害怕,內心已經決定放棄,但總不能跟別人說「我害怕不聽父母的話而失敗」,於是只好把父母的反對意見拿來當作放棄行動的藉口了!
3. 害怕跟爸媽鬧翻,因為期待他們的財務奧援
除了心理上的支持,「父母的經濟援助」常常也是我們長大後還剪不斷臍帶的原因。「拿錢的手軟」套用在親子關係也是一樣的。我的看法是,如果父母有能力在財務上支援我們,沒有理由不接受,但長大成人之後,應該把父母的資助當成「天使投資」而非無償的「養育之恩」。
你可以大方地接受父母的資助進行求學、創業、投資、轉職等等的項目,但也要像個大人一般把項目帶來的價值跟父母說清楚,同時也該給他們「股權」或是「債權」作為回報。這樣你就更有立場,不讓他們來主導你的決定,如同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的關係。我心目中的大人,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努力去追求的人。曾經聽過有人宣稱自己無法成功創業,都要怪父母未給予資助,我認為這種說法跟小孩子賴皮沒兩樣!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隨著年齡增長,我也漸漸覺得:「所有人際關係的問題,解法都在自己身上」。作家王小波也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讓我們一起停止把自己對人生的恐懼推到父母身上了。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自己承擔,才是成為大人的開始!
作者介紹|姚詩豪 Bryan Yao
成大土木所與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雙碩士、識博公司共同創辦人、普錸資訊資深副總、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甲骨文與微軟認證顧問。曾任紐約市環保署顧問、MWH Global, Inc.專案控制經理,參與國內外多項大型專案並擔任百大企業之諮詢顧問。擅長以詼諧的筆觸以及理性的思維來探討生活中的大小事。文章常轉載於《商周》、《天下》、《經理人》等媒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人學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