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公園地面出現神秘大漩渦!不是電影場景也不是特效!這黑洞原來是「他」的傑作…

2017-09-15 10:17

? 人氣

神秘漩渦出現地表,水流高速旋轉看似深不可測,視覺效果驚人。(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神秘漩渦出現地表,水流高速旋轉看似深不可測,視覺效果驚人。(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黑色的水流不斷高速旋轉,讓漩渦看起來深不見底,宛如宇宙黑洞般將所有事物吞噬,這個神秘、不可思議的現象來自印度裔英國籍藝術家卡普爾(Anish Kapoor)的代表作《沉降》(Descension)。2017年5月3日至9月10日,《沉降》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公園展出,強勁的黑色漩渦再次襲捲地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印度裔英國籍藝術家卡普爾的代表作《沉降》。(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印度裔英國籍藝術家卡普爾的代表作《沉降》。(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卡普爾是當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作品多融合東方的宇宙論與西方極簡主義的藝術風格。1990年,他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隔年更獲得英國當代藝術大獎透納獎(Turner Prize)的肯定,逐漸受到國際矚目,目前在世界各大城市都能看見他的大型雕塑作品。

他的創作依照展示場所設計,不只改變了城市樣貌,也成為當地最知名的地標。像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的經典作品《雲門》(Cloud Gate),重達100噸、高10公尺的金屬雕塑,其高度反光的特質,將周圍的市景與人群全都映照在雕塑表面,吸引許多人前來造訪拍照。

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的經典作品《雲門》,映照周圍城市風景與人群。(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的經典作品《雲門》,映照周圍城市風景與人群。(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對卡普爾來說,展示場所不只是陳列作品的地方,空間與作品互相交流,也是作品的一部份。2014年,他在印度柯枝-穆奇里斯國際雙年展(Kochi-Muziris Biennale)創作《沉降》,在面向大海的展場地面,營造出無法窺探、如無底洞般的黑色漩渦,彷彿訴說宇宙與自然的浩瀚無窮。

在印度柯枝-穆奇里斯國際雙年展首次展出的《沉降》。(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在印度柯枝-穆奇里斯國際雙年展首次展出的《沉降》。(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沉降》外型像個水井,直徑約7.9公尺長,是將黑色染料放入不斷旋轉的漏斗中,藉此產生如黑洞般深不見底的錯覺。在欣賞這件作品時,人們常感覺到恐懼、脆弱與哀傷等所有陰暗的情感都被捲入這個漩渦,處於無止盡流浪的心靈狀態。

「我總是想像這個空隙是一個轉變的空間、中介的空間,也與時間有關。」卡普爾表示,他對藝術家發揮創造力的瞬間很感興趣,那是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實際卻又沒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刻,是正要「生成」(becoming)的宇宙。

2016年,《沉降》在巴黎不眠之夜藝術節展出。(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2016年,《沉降》在巴黎不眠之夜藝術節展出。(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為了慶祝創立40週年,紐約公共藝術基金會(PAF)決定在風景秀麗的布魯克林大橋公園展出《沉降》,不僅替紐約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饗宴,也希望創造藝術品與景觀之間全新的對話關係。

「透過改變物質原有的特性,卡普爾模糊了自然、景觀與藝術的界線,讓人們能察覺空間的變化。」紐約公共藝術基金會總監鮑姆(Nicholas Baume)表示,卡普爾以非凡的表現手法,邀請觀者體驗純粹、不可思議的感官知覺。

卡普爾與代表作《沉降》合影。(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卡普爾與代表作《沉降》合影。(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城市美學新態度(原標題:深不見底的黑色漩渦 卡普爾《沉降》5月紐約展出)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