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尿很多次、半夜還起床尿尿…小心膀胱出問題了!醫師公開4種飲食習慣,改善你的膀胱問題

2021-01-15 11:30

? 人氣

頻尿、夜尿以為沒什麼?小心膀胱過動症找上身。(圖/Hello醫師)

頻尿、夜尿以為沒什麼?小心膀胱過動症找上身。(圖/Hello醫師)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簡稱 OAB)是症狀症候群,而不是特定一種疾病,但卻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包括減少性生活、旅行、運動、無法工作和自卑。根據台灣本土資料顯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 16.9%,女性盛行率略高於男性,女性 18.3%,男性 16.0%。且隨著年齡增長,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也會跟著增加,60 以歲上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高達 28.2%。以下帶你認識什麼是膀胱過動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什麼是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可以分為沒有任何原因造成的原發性膀胱過動症,以及神經病變引起的膀胱過動症。但膀胱過動症並不等於尿失禁(Incontinence),三分之二的病人僅有急尿、頻尿與夜尿等症狀,少部分患者會產生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過動症起源於膀胱逼尿肌(Detrusor urinae muscle)不正常收縮,而應力性尿失禁則起因於骨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約肌鬆弛。

膀胱過動症的症狀

膀胱過動症有四大典型症狀:

頻尿:指一天解尿次數八次以上。

夜尿:晚上起來解尿兩次或兩次以上。

急尿:突然產生強烈想解尿的感覺,完全無法忍耐。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常在想解尿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出來,甚至影響到工作、旅遊。

膀胱過動症的診斷

確診膀胱過動症前,醫師需要先排除病人是否有代謝性問題,如尿崩症、糖尿病(Diabetes)、泌尿道疾病,如尿路感染、結石、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簡稱 IC)或神經學疾病,如腦血管意外、脊髓受傷、腫瘤等其他病變,所以可能會要求病人做以下檢查:

1. 一般尿液檢查

2. 婦科檢查:評估是否有骨盆腫瘤壓迫或子宮陰道脫垂現象,及咳嗽時否會漏尿,並教導骨盆底肌肉運動並且評估功能。


3. 排尿日誌:病人可以記錄三天的解尿日記,紀錄小便次數、時間、喝水量、夜尿次數,做為評估參考。


4. 膀胱尿動力學檢查:對於較複雜病狀或初步治療無效者,會進行膀胱尿動力學檢查。

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表。(圖/Hello醫師)
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表。(圖/Hello醫師)

膀胱過動症治療

醫師多會先以行為治療、膀胱訓練的方式治療膀胱過動症,如果不見效,才可能增加配合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

醫師會推薦膀胱過動症的病患進行「膀胱訓練」,目的是在訓練病患每 3~4 小時解尿一次,同時不用害怕漏尿。膀胱訓練的方式如下:

早上起床時及晚上睡覺前去解尿。

延長解尿間隔時間,如果原是每一小時解尿一次,可試著改成一小時又 15 分鐘。

當成功延長解尿的間隔時間,維持一至二週後,便可以試著再增加間隔時間,為一小時又 30 分鐘解尿一次。

盡可能堅持設定的時間,能延長多久就延長多久。

膀胱過動症運動:凱格爾運動

有些醫師會鼓勵病人多做凱格爾運動,藉此訓練骨盆底肌肉;骨盆腔內包含膀胱、尿道、陰道和直腸周圍的肌肉群都是,骨盆底部是由提肛肌及其他肌群所構成。

膀胱過動症藥物

更年期後,利用陰道雌激素療法可以幫助加強尿道和陰道區域的肌肉和組織,而陰道雌激素有乳膏、栓劑、片劑等形式,可以明顯改善膀胱過動的症狀。放鬆膀胱的藥物,也可以幫助緩解膀胱過動的症狀和減少尿失禁的發生。這些藥物包括:Tolterodine(妥樂定)、Oxybutynin(達多幫錠,可被做成藥丸、凝膠或皮膚貼片)、Trospium(妥斯平錠)、Solifenacin(理膀順)、Darifenacin、Fesoterodine、Mirabegron等。

改善膀胱過動症的飲食和習慣

生病了當然不能只靠藥物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也息息相關!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可以藉由調整以下的生活、飲食習慣,減緩膀胱過動症的症狀。

1. 少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含糖飲料、碳酸飲料、柑橘類水果與柑橘類飲料、人工甜味與辛辣的食物,這些可能會加重急尿或頻尿的現象。

2. 控制喝水量,大多數專家建議將平均總液體攝入量減少 25%,但整體的飲水量不要少於一公升。一般建議每天約喝 1,500~2,000 毫升的水量,要隨著活動量,或流汗多寡調整,且睡前不要喝太多水。

3. 多攝取纖維並保持運動,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最少每兩天排便一次,避免用力排便。

4. 減重可幫助改善膀胱過動的症狀。

5. 如有抽菸習慣,建議病患戒菸,因為菸品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膀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Hello醫師(原標題:一天尿很多次、半夜還起床尿尿?可能是膀胱過動症)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