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決定出清所有金融股?投資半年錯犯5大天條,一位奈米散戶的自白揭賠錢原因

2021-03-09 15:24

? 人氣

錯誤四、過度放大個人實力,未能客觀檢視環境,持盈保泰

近期有則國際報導說:疫情下為維持經濟及社會穩定,各國大量發放現金,也使買股票變成全民運動。部分民眾為了打發時間,或想賺熱錢投入股市,也有不少人在台股這波創新高時頻頻賺大錢,每天殺進殺出萬元入袋,網路上也不乏「鍵盤股神」或「選股達人」財務自由的公式,然後這些勵志故事的真假難以分辨,操作手法是否能複製再現都有待驗證,心理學理論有一個基本歸因偏誤,以大白話講就是,散戶買股賺錢必然是歸因於自己的聰明及進出策略得宜,賠錢時卻又說是市場氛圍或消息面不好所造成,都是他們的錯。總之,這樣過度放大個人實力,未能客觀檢視環境,持盈保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取自Unsplash)
(圖/取自Unsplash)

錯誤五、買股是在享受投機的快感,而非投資的無趣

身為朝九晚五上班族的我,手頭工作多半是可預期事務,稍嫌缺乏挑戰,或是是日子過於單調的緣故,去年下半年開始我便跟著朋友每天在群組及即時視訊討論台股走勢,一開始或許只為多了解股票技術分析、法人籌碼等專有名詞,甚至了解全球總經趨勢,討論起來十分熱烈暢快,一方面學習新知,另一方面又有獲利進帳,有時候一日收益遠高於薪資,久了之後就有種何不專心操作股票賺快錢的妄想,然而,現實總是在你過度樂觀時給你狠狠一巴掌,上班族最大風險便是你永遠無法即時停損或敲現價買入,我現在手上的某檔股票一開始便因追價成本過高,爾後又因公務在身無法在股票跌破季線及時停損,甚至不聽朋友口頭勸阻加碼向下攤平,結果是至今虧損破萬仍無法解套。事後回想,我近乎失控的買股歷程,除錯誤追高殺低,一句話就是不甘心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我透過股票交易過程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獲得不同於平淡小日子的有趣體驗,於是就像賭客不斷投注渴望下一次翻本,換言之,我買股是在享受投機的快感,而非紀律投資的無趣感

解方:用錢換回來的教訓,讓投資回歸理性

上述那5個散戶常犯的錯誤,都是我在實際進場前不覺得自己會犯的錯。然而,投資之所以迷人之處便在於,你能在每一筆交易裡面更認識自己。若你跟我一樣都曾犯上述失誤,以下分享幾招我從股海前輩及理財書後提出的綜合解法。

解方一:每次交易前,紙筆寫下進出策略(包含買賣價)

「眼見為憑」就是幫助散戶盡可能最小化情緒決策的好策略。投入前試著寫下每一筆交易買賣點,一方面讓你能固化個人投資策略,也能在事隔數日或數月後當你察覺當初進場理由消失之際能理性出場。像是某些人的策略是只要資產股價差高於殖利率便選擇賣出、跌破月線就出清或是跟著投信進出場等,這些都是常見進出場策略,大家能適個人風險耐受度擇一或搭配使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