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泡茶每年最高產生4.6噸塑膠微粒!醫師曝3種塑膠料影響人體的方式,最嚴重還可能罹癌

2021-03-22 11:45

? 人氣

塑膠微粒已經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這也在無意間提高了我們的罹癌風險,甚至影響了我們的下一代。(圖/pixabay)

塑膠微粒已經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這也在無意間提高了我們的罹癌風險,甚至影響了我們的下一代。(圖/pixabay)

人類的胎盤

上個月看到,科學研究告訴我,第一次在人類的胎盤內,發現了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我嚇到了!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出現了【塑膠料】,非常憂心的 :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 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的研究。在參與研究的6位女性中,有4位的胎盤(包括母體側、胎兒側和絨毛膜)檢測到了塑膠微粒,經過進一步成分分析,這些塑膠微粒來源可自我們生活中的用品,例如包裝材料、手提袋、地毯或人造塗料造成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早期的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研究

我之前才在閱讀,人類的糞便裡找到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已經困擾:早在2018年,維也納大學他們在人類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

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歐洲和亞洲國家中找到8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得詳細報告了自己一周內的飲食狀況。結果發現,他們每個人的糞便樣本內,都發現了有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證明人類吃了的「塑膠料」,確實會進入了人體的消化腸道。才能夠通過糞便,一起排泄出來。研究人員發現能夠排出體外糞便的塑膠微粒,其顆粒比較大顆,而小一點的顆粒,就能夠穿過肺和腸的上皮屏障,其直徑越小,吸收效率就越高。

小於10μm的塑膠微粒可以從腸道系統,進入淋巴和循環系統,造成全身暴露的影響。而更小的塑膠微粒(<0.1μm)甚至,也可以進入大腦。

存留在人體內的塑膠微粒可能引起的生物學效應包括多種方面,氧化應激、細胞因子分泌增多、細胞損傷、炎症和免疫反應、DNA損傷以及神經毒性,還有不能忽略的塑膠微顆粒可能攜帶化學毒性物質。

我們都在,吃吃、喝喝、吸吸、塑膠原料

古代人類,都因水源,食鹽而打杖,我今天就單純整理日常生活中的吃吃喝喝開始吧⋯⋯

1.吃下的塑膠料

由於我們地球上的海洋,早就被塑膠材質污染了,隨著海洋污染日漸嚴重,海鹽也被增添了不少「塑膠佐料」。當然鹽,不只有海洋有,還有來自湖泊、地下水的湖鹽或井鹽/岩鹽,其實處處都有塑膠料。

海鹽的塑膠料

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千克海鹽中,含有550-681粒塑膠纖維、碎片或顆粒,海鹽的塑膠微粒濃度,是湖鹽的3倍,更是岩鹽/井鹽的7倍。

在所有鹽份樣品中,找到的塑膠微粒直徑在45μm-4.3mm之間,大多數<200μm,這些是我們肉眼完全不能發現。

我們將這些塑膠碎片,跟隨著日常生活食鹽一起被我們吃下肚了,大顆粒的,就從冀便排出體外,小顆粒的,就上述的進入血管和細胞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