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趨緩!台南月津港燈節再度暫停舉辦,帶你回首2021未展出的美麗藝術作品

2021-06-02 01:00

? 人氣

台南鹽水月津港燈節強勢回歸,禹禹藝術工作室的作品「拾光」也搶先在月津港展示。(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台南鹽水月津港燈節強勢回歸,禹禹藝術工作室的作品「拾光」也搶先在月津港展示。(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歷來台南元宵節都會在鹽水區舉辦慶典活動,今年不幸遇上疫情升溫宣布停辦「鹽水蜂炮」與「月津港燈節」,隨著3月疫情短暫趨緩,公布6月將重新舉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料6月開展前,台灣又爆更加嚴重的本土疫情,主辦單位昨(1)日表示,月津港燈節再度緩辦,後續規劃會再擇期公告。他們認為疫情當前,你我落實防疫,就是對防疫第一線工作者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希望挺過疫情後能與在家再度見面。

台灣首創藝術燈會邁入第十年

「月津港燈節」即將邁入第10年,臺南市政府打造了「光之林道」,以燈光渲染月津親水公園週邊。(圖/擷取自月之美術館官網)
「月津港燈節」邁入第10年,臺南市政府打造了「光之林道」,以燈光渲染月津親水公園週邊。(圖/擷取自月之美術館官網)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指出,月津港燈節已連續舉辦9年,也是台灣第一個以創新藝術帶動燈節策展風潮的節慶,不僅培育許多當代聲光藝術家,也讓鹽水城鎮水域變身為月之美術館。市長黃偉哲表示,月津港燈節及鹽水蜂炮都是台南鹽水非常重要的藝文活動,鹽水蜂炮有文化及宗教上的意義。

今年月津港燈節以「魔幻.拾光」為策展主題,結合科技媒材,呈現⼀列散發魔幻震懾魅⼒的光影/聲光藝術作品,2021年共有超過50件藝術作品,其中特地邀請10位過往曾參與月津港燈節創作的藝術家參展,重返⽉津港場域產⽣新的對話,一起回顧、共創下⼀個十年。

不過台灣本土疫情尚未趨緩,要再見到這些已完成的美麗作品,似乎還需要等一陣子。

回首月津港十周年未展出作品
拾光(禹禹藝術⼯作室)

月津港燈節十周年作品開展前搶先看_拾光_禹禹藝術⼯作室(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地是泥沙跟著水流經年累⽉的沖刷與堆積,⼀層層堆疊的水痕蘊藏在地底,啟動了⽣命的可能,蘊含著百年的過往與千年的記憶。(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運用竹、木、鐵,在地面上創作⼀個從地面隆起並被光痕交疊的種子造型,發芽的莖轉換成路徑,讓觀者進入光痕包覆的空間中,在空間移動的路程裡,沿著光取捨出時間的遊走與痕跡。而造型外透過自然材質光影漫射出滿地的餘波,如同土地上生命的運⾏與交疊和在碰撞之後綻放的點點亮光。

註:主辦單位表示,作品《拾光》目前已在月津港親水公園展出,不過因非展期維護不易,不建議民眾踩踏展品進入拍照,以免發生意外,請等開展後再進入觀賞。

光電獸#24 蜂炮城(姚仲涵)

光電獸#24 蜂炮城_姚仲涵作品_月津港燈節(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作品依附在親水河道⼀端新完成的渡槽橋中,連結鹽水的⽂化特⾊,試著⽤燈光與橋的空間關係演繹蜂炮炮城的意象。(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運用燈光與橋的空間關係演繹蜂炮炮城的意象,不僅將燈具置入於橋的結構中,橋下、水面下皆有驚喜,模擬蜂炮串射、爆炸及煙火繚繞過程的光影效果,並結合以電子音樂與蜂炮聲響素材創作的實驗音樂,用不同以往的視覺與聽覺體驗為觀眾創造蜂炮⽂化新的想像。

不過在現場聽不到激烈的音樂聲響,需透過⾏動裝置與耳機連結到另⼀時空,閃爍的燈光與激昂的聲響在每⼀個觀眾⾝上實現了魔幻般的結合。

斜影(徐婷)

斜陽_徐婷_月津港燈節(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旭日東升之時,灰⾊拱⾨的影⼦藉著斜陽,成像在⼈們足跡邊,卻也將在日光偏移 後漸漸消逝。(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橋」是 連此與彼通道,行人穿梭在自行車道橋上,掠過節節柵欄 ,與⼀片片的灰色結構體,是鹽水小鎮常見的景象。運用橋的形狀作延伸、傾斜,遙想太陽落入地平線後,光線穿越地表,依舊照耀著此些建築結構,持續生成著影⼦,影子在夜中變成了光,點亮此與彼的穿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社群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