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外食族嗎?你常常在下班時在巷口的麵攤祭五臟廟嗎?麵攤使用的容器是美耐皿嗎?上面有沒有歲月刻紋?食物殘留的顏色?或者,你總是把熱騰騰的麵湯打包回家,老闆在滾燙的大鍋裡一舀,食物進了塑膠袋,回家邊看電視邊享受美食?或者上班到中午昏昏睡時,大家吆喝一聲,把外賣的手搖飲叫進辦公室。
並不是說,這些食品或飲品中都摻有塑化劑,而是和食物接觸的容器才是問題所在。許多民眾總認為,只要沒有吃到發生食安問題的特定飲料、食品或添加物,使用的是合格的塑膠容器,就算安全。但是,塑膠容器太方便,種類又多,遇到台灣五花八門的美食小吃、飲料、三餐總是在外的老外,罹癌風險高零食就出現問題了。
這些用完即丟的餐具背後沒有告訴你的是:這些含有塑化劑的食物容器,不只不能用來裝熱湯、熱飲,遇到油、遇到酸、鹼,遇到不良的使用習慣,都會釋放出塑膠添加劑或變質,這些化學物質會連同食物一起被吃下去。
國內醫學界研究指出,一直以來,台灣乳癌患者特別年輕,比歐美要年輕十歲,四十五歲以下乳癌患者發生人數十年來已成長兩成。
二○一一年塑化劑事件爆發後,醫界才發現塑化劑產生的環境荷爾蒙影響這麼大,乳癌罹患率增加可能和它有關。專家甚至指出,外食族常使用的各類塑膠器皿就是環境荷爾蒙影響人體的途徑之一。
培養正確使用塑膠容器的習慣最重要
什麼是不良的使用習慣?有人以為塑膠容器不裝熱食就沒問題,這是錯的。有些塑膠容器,就算低溫也會釋放出環境荷爾蒙物質。最常見的情形是重覆使用PET塑膠瓶罐裝水重複使用,在夏季炎熱天氣下,因不耐高溫就可能因為氣溫爆表,變得不安全。
PS塑膠,很多免洗杯就屬於這種性質,雖然質地較硬,但卻不能用來裝酸性飲料,也要避免裝熱開水。美耐皿餐具,裡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及甲醛等物質,標榜加熱到120℃或許不變形,但不表示不會釋放有毒物質,還在用美耐皿作為兒童餐具的家長一定要小心!
塑膠食品容器教戰守則
減塑健康守則1:避免盛裝高酸或高溫的食品。
減塑健康守則2:使用於熱食前須先注意材質。
減塑健康守則3:注意與食品接觸的各個部件是否皆為相同材質,避免本體雖選擇了正確材質但其他部件卻不適用, 例如保溫瓶/杯,標榜三○四鋼材,裡層卻塗了塑膠。
減塑健康守則4:若要使用於酒精性飲料,只有PP或PE、PET材質適合。使用前先確認塑膠材質及特性,並購買有清楚標示的產品。
減塑健康守則5:若為重複性使用之塑膠產品,清洗時盡可能選擇中性洗劑,避免酸性或鹼性洗劑侵蝕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