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來說,PAW每年花8,700美元買衣服,而UAW每年花3,0000美元。前者每年花12,000美元在車子上,繳1,4600美元的房貸;後者每年花7,2000美元在車子上,繳107,000美元的房貸。
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別再裝有錢》中,史丹利創造了「損益表式富人」這個詞,來形容愛花錢而不未雨綢繆的高收入人士。而光譜的另一端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他們有效且系統性的建立財富。
史丹利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以計算你屬於哪一類人:將你的年收入乘以年齡再除以10,就是你的預期淨值。換言之,一個58歲、年收入10萬美元的人,身價應為58萬美元。
耐人尋味的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高淨值人士的前25%)的實際財富比預期高了2.49倍:前述例子中的58歲人士,身價有144萬美元。反觀「損益表式富人」(高淨值人士的末25%)累積的財富,只有預期財富的66.5%(以中位數計算),因此那位58歲人士的淨值將只有379,900美元。
兩個族群都聲稱自己的目標是「變有錢」但變有錢對於兩個族群的意義截然不同:「損益表式富人」想要盡情揮霍,而「資產負債表式富人」則為了財務獨立而努力。
某些職業的損益表式富人占的百分比高很多,但其他職業則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占多數。2006年,383位高收入醫師與275位高收入律師中,只有100人是資產負債表式富人;而100位職業為農夫的資產負債表式富人中,只有53位是高收入人士。這些數字還滿令人意外的,它們顯示有許多高收入人士無法成為富翁 ; 反過來說,有些富翁也不是高收入人士。
在史丹利的另一本書《為什麼他們擁有億萬財富,而你卻沒有?》中,觀察了733位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他發現:「百萬富翁(甚至多數的千萬富翁)不會透過消費商品來享受生活,他們的喜悅與自我滿足,更多是來自於家人、朋友、宗教、財務自由、身體健康,或許還會打一下高爾夫球。」
雖然97%的美國百萬富翁有房子,但很少人住豪宅。他們的房價中位數是75萬美元,而且主要是在買下之後增值的 ── 購入價的中位數是453,000美元,而有75%的人住在1978年之前蓋的房子。
完全抵押房子、等增值、然後再抵押以賺取用於支出的資本,在美國是很常見的做法,不過研究證實百萬富翁們很少這麼做。他們當中有39.9%已經付清所有房貸,更有10%的房貸低於10萬美元。書中更進一步的提問也揭曉了許多驚人的細節,足以粉碎大家對於「浪費的有錢人」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