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全台少見的精湛專業,你聽過嗎?用想像力創造新生命,他們讓戲偶活起來!

2017-11-21 12:20

? 人氣

問他有沒有最嚮往製作的偶?「沒做過的都會想嘗試,當代偶劇大都是考量戲的需要來製作,如果真的要說,我嚮往的應該是『還沒有被做出來』的偶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是偶要動不是你

(圖/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操偶經歷累積將近10年的于明珠。(圖/盧婷婷攝影,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暱稱小珠的于明珠,操偶經歷累積將近10年,已經成為飛人集社演員班底,但她同時也是個舞者。談起剛開始的操偶磨練,她說舞者的身體在舞台上很自在,印象最深的是佩玉常跟她說:「不是妳要動,是偶要動!」

「前三年每次拿投影的偶,都被說像用烤肉架在烤青椒。」小珠自嘲。對她來說,操偶等於是要舞者把對自己肢體的觀察力轉移到一個物件,去想像它該有的動態,節奏、韻律,然後再把那樣的想像透過自己的身體,傳遞到所操控的物件上。小珠比劃著自己的手臂說:「把身體的自在和能量傳到偶身上,這件事我練習觀察了好久。」

直到2011年飛人集社舉辦第二屆超親密小戲節,她聽了英國大師史蒂芬.摩川(StephenMottram)分享動作和操偶的關係,才感覺開竅。這段摸索之路聽起來漫長,但也不是沒有收穫。偶戲讓她對節奏和韻律有不同體會,「有次跳舞要拉繩子,有人就說我拉起來特別有感覺。」她說:「偶戲,對我跳舞的影響可能就是會更注意那些細節,動的時候會比以前更注意到關節或身體傳導。」

人能做的偶不能做,偶能做的人不能做。偶戲的迷人之處,往往不在戲偶逼真或技術精湛,最動人心弦的是創造出讓想像力奔馳的空間,當台上台下共同進入那段奇幻旅程,戲已經成功一半!

陳佳豪
為台灣少數具備製偶能力的操偶演員。近年演出:鞋子兒童實驗劇團《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寶藏》、偶人工作桌《箱子裡的倒影》、流山兒X阮劇團《馬克白》、人从众創作体《掌中歲月》、2016 TIFA《邊界》、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雪王子》、《小潔的魔法時光蛋》、《蛙靠部落》、《紅舞鞋》等。

于明珠
2008年參與飛人集社《房間》的演出開始偶劇體驗,之後陸續參與《逐鹿》以及薛美華編導的《Bathroom》、《磨菇記事》等,並在荷蘭Dordrecht與台北小戲節演出。2012年加入一睡一醒系列《初生》台灣巡迴、《長大》台北演出。2012-2015飛人集社【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演員。她也是古舞團成員與接觸即興推廣老師。

文/孫嘉蓉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廣藝基金會(原標題:在製偶與操偶之間訪陳佳豪、于明珠)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