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成本打造產品,更翻轉蘋果虧損命運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喜歡畫畫跟製作東西。」在最近外媒《Smithsonian.com》的專訪中,強納森·艾夫談到從14歲開始就展現對於「製作東西」的熱愛,從小跟銀器工匠的父親,從畫設計圖開始,用木材做出樹屋、小推車、傢俱等各式各樣的物件,在父親對於工藝的要求下,讓強納森從小就培養對於設計的強烈美感。
不計成本只為了打造出好產品,是強納森一直以來的信仰,半透明、色彩鮮豔外殼的個人電腦iMAC G3是蘋果早年的經典產品,設計的概念就是由強納森的團隊提出,當時這款識別度極強的外殼製作成本高達65美元,遠遠高出當時業界的普遍成本, 但iMac G3一推出在兩年內狂銷 200 萬台,成功讓當時季虧損7億美元的蘋果轉虧為盈,成功印證好設計也能轉變命運。
在暫離產品設計團隊的這兩年,強納森與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負責賈伯斯的遺作,位於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的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強納森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細心琢磨建築的每一個細節,從幽浮外觀900個彎曲、45英呎長的玻璃面板,就能窺見對於設計的雕琢就是蘋果、就是強納森·艾夫的DNA。
在新總部Apple Park的設計部門中,有多台專門用來切割金屬的銑床,因為強納森相信實際動手做,是設計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過程,也讓人想起擔任銀器工匠的父親從小對於強納森的要求,「我認為真正理解一種材料的屬性、特點很重要,做出第一個模型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時刻,第一個模型一旦做出來一切都變了。」強納森說。
不斷學習的設計師之路
許多人認為iPhone X的出現開啟了手機的新時代,但回顧2017年的手機發展,三星在三月份早就推出配備無邊框螢幕的手機Galaxy S8。蘋果的確不是第一個採用這項新技術的品牌,但強納森認為,蘋果跟其他品牌的不同,在於會在時機成熟時比起競爭者做到更高一層的技術層次,而這也是蘋果多年來追求的精神、目標。
強納森在《Smithsonian.com》的專訪中談起iPhone X,跟著一旁才推出一年多的7 plus做了對比,「現在看來,它(7 plus)像是在一個封閉的外殼內,裝上相當分裂的元件。」
走在設計這條路上,蘋果也不是一路都當資優生,除了前面提到曾被批評的滑鼠、觸控筆、iPhone X「瀏海」設計,最近佳評如潮,可以獨立運作、播打電話的Apple Watch Series 3 ,其實在第一代產品推出時,也因為使用介面設計不佳被許多用戶批評,但後來強納森跟設計團隊重新替Apple Watch調整了定位、強化健康追蹤功能,成功扭轉先前頹勢。
「作為設計師,你必須不斷的學習。」即便是像蘋果這樣的大品牌,也不見得每次都能射中紅心,也正如同強納森·艾夫所說的:「蘋果並不是一個多深奧的品牌,對我來說就是一群有著相同價值、目標、多元的人所組成的團體。」
文/高敬原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創造賈伯斯時代傳奇,蘋果未來的設計由他定義——強納森·艾夫)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