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園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大概5歲的男孩,想去拿比他矮一個頭的小女孩手裡的車,小女孩不給,男孩就用手抓住小女孩的胳膊。我剛準備介入,只見那個小女孩看著男孩大聲說:「This is my body. Keep your hands off!」(這是我的身體,把你的手拿開!)
那個男孩估計沒想到女孩會有這樣的反應,楞了一下,說:「I just want to play this.」 (我只是想玩這個。)這時,雙方的父母都過來,男孩就離開了。
目睹了這一幕,我對這個小女孩的做法大為贊賞,覺得她做得實在太棒了!因此,我還特地去和她的父母分享了我剛剛看到的一幕,表揚了那個女孩。
校園霸凌的事件,近年被炒得沸沸揚揚。我看到很多文章都提到一個方法,說要勇敢面對霸凌者;也有很多父母給我留言說:「我會教孩子打回去。」但看完這些方法,我還是有深深的無力感,覺得雖然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假如小時候的自己遇到霸凌,我還是沒有那份勇氣去面對。正因為如此,那個小女孩擲地有聲的兩句話時常迴響在我耳邊。
因此,我很希望我女兒小D能夠擁有這樣的力量。然而,我深知這樣的力量絕對不是輕易就可以得到的。擁有這份力量需要很多元素,我今天想先分享其中的一個最基礎卻也最重要的元素,即捍衛自己身體的主權,保護自己的界限。
當孩子認識了自己的身體後,很關鍵的一點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明白「身體的界限」,英文叫Boundary。我很喜歡英文的這種說法,這就好像國家的邊境一樣。對於領土的主權問題,每個國家從來都不含糊,只要自己的邊境被侵犯,國家都會強烈譴責,堅定地聲明立場。這份聲明,傳達的就是一種態度— 「我不好惹,我不怕事」。
要想讓孩子保護好自己,首先就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身體的「領土」意識,知道自己身體的邊界在哪裡。界限不明確的孩子,當真的遇到身體被侵犯時,會出現不確定性,而這份不確定就會變成心裡的遲疑和軟弱。
用「看不見的泡泡」比喻,為孩子引進「界限」的概念
「界限」這個概念非常抽象和模糊,對於成人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我從女兒小D的老師那裡學到一招,覺得非常有用,分享給大家。
小D很愛吹泡泡,她2歲半時,我們引進了泡泡的比喻,我告訴她:「小D,你看這些泡泡是不是透明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外面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泡泡。」這時,我會起身示範給小D看我的「看不見的泡泡」,我會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打開伸向天空:「看,媽媽手腳打開的地方連起來就是媽媽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