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煉油產業造成巨量碳排放,一直是環保團體疾呼改善的重點。荷蘭地方法院日前判殼牌石油敗訴,並具體要求該公司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放至2019年時45%,成為全球ESG倡議的歷史性裁決!
2021年5月26日,海牙地方法院對石油巨頭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做出了重大判決:公司被強制在2030年以前,將其全球碳排放量減至2019年時的45%。
此判決源於2019年,數間非營利機構聯合向海牙地方法院控告殼牌在碳排放問題上「對他人造成安全威脅,違害人權,未盡足夠的努力改善」;訴求應限制殼牌公司及其供應商、及其客戶製造的碳排放。法院在判決結果中寫道:「殼牌的減碳政策不夠具體,且著重在監管外部社會動向,而非將減碳政策視為自身責任,故可預見將無法達到其設定的目標」,因此判定環團勝訴。
殼牌不服判決將上訴,公司並在聲明中表示,減少碳排放應是全球共同責任,不該由一家公司單獨承擔;殼牌主張,該公司已設定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公司也是第一家開放投資人投票給予減碳相關意見的能源公司,並透過建造零碳排或低碳排基礎設施,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過,根據Carbon Majors資料庫顯示,在1988至2015年間,殼牌竟是全球第九大污染源。另外,海牙地方法院不同意殼牌以每單位商品減少的碳排量作為計算基礎,因為如此一來,碳排放總量仍有可能上升;海牙地方法院要求,公司碳排放總量應該下降。
司法介入,能源永續邁一大步
判決一發佈,環保團體士氣大振,因為司法具體制裁了石油公司,將對其他製造環境污染企業造成實質影響,能源永續進程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發生於化石燃料業的歷史性事件不只這一樁。業界另一巨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董事選舉中,主張改用再生能源的基金股東拿下了關鍵席次,為其一直以來堅守傳統能源的決策路線添上變數。
此前,雖然各國政府為配合巴黎氣候協議推行綠能法案,企業無不聲稱自己積極配合減少碳排放,然而缺乏強制力監督、檢核,使得減碳改革缺乏效率,經常受到政治因素左右。
而在業界,近幾年綠能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特斯拉掀起電動車風潮,席捲科技產業、甚至連中國恒大集團這種房地產起家的公司都投入,刺激電池能源研發的腳步。主要國家也將大筆資金注入市場,如拜登政府的2兆美元建設方案中,估計將有4千億投資潔淨能源研發、50億美元投資電池技術研發、10億美元補貼電動車充電樁基礎建設;還要協助永續能源公司上市,並給予發展綠能的公司減稅優惠。製造業也開始投資於能源轉型設備廠房。綠色金融商品蓬勃發展,永續能源概念基金的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延伸閱讀:一輛電動車也沒賣出,市值竟超越福特!恒大汽車上演「妖股成精」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