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健康權的侵害情況,除了與以上所述的童婚有關之外,亦與貧乏的性教育課程有極大的關聯,在沒有接收到足夠的性知識的情況下,無論男孩或女孩都易感染性病,女孩更需冒著懷孕的風險。
二、教育權
在東亞國家例如蒙古,受教育權是項公民義務,相較於男性(95%),女性完成基本教育的比例較高(97%)[3],即便如此仍面臨許多挑戰。蒙古社會以父權體制為主,女孩從小就被要求照顧年幼的家庭成員,並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勞動。蒙古女孩們多半早婚、生育年齡也偏低,讓她們在學業易出現青黃不接的窘境。中亞國家如亞美尼亞,女孩的基本受教權也受到保護,但受到傳統思維影響,女孩們往往被限制於家務活動,且選擇性的性別墮胎非常嚴重,她們也不熱衷於接受高等教育,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就急於婚嫁。
反觀大部分的南亞國家,因保守傳統文化約束,女孩們往往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女孩受教權的侵害,除了受傳統男尊女卑文化以及性別刻板印象思維影響,對於女孩在上學途中或是在校園內遭受性侵的擔憂,也是父母不願意女孩接受教育的主因之一。
不可否認地,校園性侵事件仍發生在亞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人口較少的鄉村校區。性侵案件的加害人不全然是陌生人或是同儕,師長性侵女學生的案例在東亞國家亦時有所聞。無論是校園性侵事件或是上學途中的強暴案件,都凸顯出一般大眾普遍缺乏性別意識以及對女性的基本尊重,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也不例外,不乏女性教師亦傳遞父權思想給學生。
三、性別刻板印象和媒體影響
大眾傳媒對亞洲女孩性別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亟需改善。在台灣,對於女性的自由以及性自主權的尊重仍然落後,即便應當秉持公正理性的法官,在審理性侵案件時,竟也詢問被害人事發時的穿著或是晚歸的原因等缺乏性別意識的言語。大眾普遍缺乏性別意識的情形也發生在日本,色情影片及刊物似乎被部分男性視為稀鬆平常的「消遣」,即便在車廂內閱讀色情刊物似乎也不覺不適,無視身旁的兒童及女性的感受。而長久以來社會對於女性外表的迷思,加上媒體廣告的推波助瀾,許多女孩對於演藝及模特兒產業躍躍欲試,不知不覺誤入色情產業,成為性剝削的受害人。
在南亞國家,媒體則經常濫用性侵受害人的相片,除了導致受害人第二次傷害,媒體亦將父權思想加諸於報導中,無視加害人的惡行反而將性侵事件歸咎於女性夜出或穿著曝露。
四、被邊緣化族群女孩的保護和發展
被邊緣化少女的範圍相當廣,任何無法取得基本社會資源或被孤立的女孩都能劃分為被邊緣的族群,這包括:身心障礙女孩、原住民女孩、偏鄉女孩、跨性別、人口販運和童婚的受害人以及經歷天災或戰亂的女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