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端午節源自中國,其實端午節最早源自南方的百越民族。而越南則是目前僅存具有獨立國家地位的百越民族後代,因此可說越南是端午節的原始起源國也不過分。
古代中國是起源自北方黃河流域的華夏民族。當華夏民族接觸到南方的百越民族後,將南方的端午節民俗傳到北方,華夏民族才開始有端午節的習俗。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民族逐漸往南方征戰並消滅或同化百越各民族。由於大多數的百越民族已被消滅或同化,因而失去端午節的解釋權。又由於北方來的華夏民族已佔據大多數百越民族原有的區域,故讓當代中國人誤以為端午節源自中國本身。幸好,具百越觀點的端午節源頭仍留存在當今的越南。
百越文化與端午節
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化學系的陳玉添教授在其知名的著作《探索越南文化本色》裡就談到這樣的百越觀點(原著越文版於1996年出版,即將於今年9月由成大越南研究中心策畫在台灣出版中譯本)。陳玉添教授在書裡寫道「五月五日節,叫做端午節。許多人誤解這個節日來自中國,其實,這是南方百越人的節日。」
陳玉添教授解釋,南方這個地方比較熱,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一年中最熱中點的時間。古時候越南語中的tháng Một(字面上為「一」 月)是指陰曆的十一月,因為那時把十一月當作年初。每一個月都以初二作為月初的日子,叫做「tháng lui, ngày tiến」(退月、進日)。只有以十一月開始的此種曆法,五月五號的端午節才有正確的意義,亦即年份正中的一天(最熱的日子)。就因為這個時間天氣最熱,容易造成病疫蔓延,越南人還把五月五日節叫為殺蟲節。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越南人早上吃糯米酒及酸果以便將身上的寄身蟲殺死。此外,這一天越南人還用藥葉塗上指甲來保護及美化指甲,並且在端午正午陽氣極盛時去摘藥葉,然後把藥葉曬乾做未來一年用的藥。
當代越南人過端午節的氣氛越來越淡,不像台灣或中國。南部華人則尚維持中國式的端午節習俗。因越南華人僅占全國人口的1%,該習俗對越南全國而言影響有限。
事實上,各地對端午節的傳說與是否吃粽子、划龍舟的習慣並不一樣。端午節吃粽子只是當代中國人的習俗而已。把端午節當作詩人節,更只是1939年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議定以該日紀念屈原,擬藉此來提升中國人民的愛國意識而已。不少人把屈原和中國民族主義連結在一起其實都是一種扭曲歷史事實的當代想像而已。屈原是楚國人,他主張楚國獨立並拒絕秦國的吞併。屈原是拒絕被大一統的人,怎麼會成為統一中華民族的代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