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到這個論點。
「萬一買在標普500指數的高點,有可能要長抱十五年才不會賠錢。所以要等低點才可以買。」
先上圖看一下,好像是耶!
試算一下,就算這十二年都有紀律的定期定額外加股息都再投入,一樣會得到下跌27.29%的負報酬。
「Jet你看吧!就說我們這些剩沒幾年要退休的人是不可以做指數化投資的。我們還是要看低點買、高點賣才能安心退休啦!」
的確,就算是J.P.Morgan從1950年開始做的統計,長抱股票類資產達十年,都還有可能得到虧損的年化報酬率。也就是說總報酬率是虧損的。
「ㄟ不是,Jet那旁邊灰色的是什麼?為什麼只要抱超過5年就不會有負報酬?」
喔,那叫做「資產配置」。這裡舉的例子很簡單,就是投資股票跟債券各一半。
運氣好,第四年資產就翻倍了。而且你看喔!在大多頭的5年間,投資股債各半的年化報酬只落後全壓股票7%。但是卻不用擔心在走空頭的5年會賠錢。
既然你都害怕單壓股票十幾年有賠錢的可能,那我相信你更不可能在短期間內都壓股票吧?
「可是Jet,為什麼同樣持有5年。就算是單持有債券類也是會面臨虧損啊!那為什麼股票跟債券組合起來就不會虧錢?」
這就要講到資產配置裡面一個基礎的觀念叫「相關性」。
對了,你知道光是資產類別間的相關性,就已經產出無數的研究論文了嗎?所以在這裡我並不多加說明,先從歷史的資料來看。你就會發現到股票跟「公債」是呈現負相關或是無相關性。
在去年股市大跌的時候,長期公債呈現跟股市相反的走勢。中期公債則是微幅上升。
在去年股市開始反彈的時候,長期公債就開始反轉向下。但中期公債還是維持在原本的位置,沒有什麼變化。
所以長期公債與之股市就是「負相關」,但中期公債與股市的負相關性不能說沒有,但就會低一點。
講到這裡就要繞回去談剛剛的問題了。
你看如果你是一個只持有債券的投資人,在過去這一整年的時間,你就有可能得到負報酬。
而且在2016年美國當時雖然開始做升息的動作,但對比過去的歷史利率,還是處在相對低檔的位置。
但你可以發現債券類資產就會變成負報酬。尤其是長期公債,利率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報酬甚鉅。
所以如果在未來遇上大幅升息,只持有債券的投資人就算持有5年以上,還是會有面臨虧損的可能。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在2016年開始的升息區間,股市卻提供了蠻可觀的正報酬。
也就是說,如果你同時持有股票跟債券類資產。在股市重挫的時候會由債券提供了保護,在債券下跌的時候則由股票拉抬了整體投資組合的總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