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瞬間會讓你感到幸福?吃到西瓜中心的第一口;吃到老家樓下的麻辣燙;去年冬天的棉襖裡發現一個沒打開的一百元紅包;再過兩個小時他的飛機就到了;做惡夢醒來的瞬間他也醒了,然後緊緊地抱住我;畢業典禮的那天酷暑,全家都到了,汗流浹背卻一直在說不累不累;打著植物大戰殭屍等著他買吃的回家;運動完全身大汗淋漓;突然想和他說話,打開對話框發現對方正在輸入……
這些幸福的瞬間真實,細小卻又如此美麗,讓人體會到激動、驚喜、期待、溫暖同時又有一點心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幸福都是一種獨特,多樣並且難以預測的體驗,於是人們嘗試用科學和理性的方式尋找規則。
美國生物人類學家、神經心理學家,目前為羅格斯大學教授的海倫·費雪(Helen Fisher)通過多年利用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記錄人們的大腦活動,發現幸福感並非隨意得來,那些讓人感到幸福與愛的瞬間,原來在大腦裡有跡可循。
「幸福深深根植於人類大腦的結構組成和化學機制之中。」Dr. Fisher如此說。
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走進神經心理學的世界,認識幸福感在大腦中的生產元素和生產過程。通過科學與實證地了解「幸福」,或許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的找到通往幸福與快樂的鑰匙。
幸福感來自大腦邊緣系統
大腦中掌管人情緒與感受的部位被稱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它的成型在人類進化和演變之前就已經發生。
雖然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了腦邊緣系統,但是我們的大腦在初生的時候並非本能地知道如何定義「幸福感」。相反,決定大腦何時該釋放「幸福感」相關化學物質的是人過去的經驗以及與之相關的腦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s)。
換句話說,大腦會對人生中我們的每一次體驗和感受作出評估,來決定這個東西是否值得釋放出幸福感。
腦神經通路的形成主要發生在童年時期,所以人小時候經歷的開心事件對幸福感的建立彌足重要。每當人經歷一件事情給你帶來滿足和快樂的時候,關於幸福感的神經化學鏈接就建立起來了,並且通過不斷重複這件事情,幸福感的鏈接會加強。
舉例來說,對一個孩子來說飢餓是很不愉快的感受,但若媽媽給一個餅乾來緩解,大腦就能建立起餅乾與幸福感的神經化學鏈接。而當這種情況重複了很多次之後,小朋友對吃餅乾的幸福感便加強了。「童年的幸福感建立起來往往會影響人很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成人在難過和憂鬱的時候都會想去吃童年的食物來安慰自己。
幸福感是怎樣產生的?
那究竟什麼事情能讓大腦建立幸福感而什麼不能?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人深入的認識腦邊緣系統和其中幫助產生幸福感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