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邁入尾聲,這是人類首度登陸彗星、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太空探險開啟新世代的一年。另一方面,科學家努力開發伊波拉病毒的解藥、機器人與無人機變得更加親民。今年大張旗鼓的國際叫車服務公司優步(Uber)席捲了各大科技新聞的頭條,矽谷在穿戴式科技方面快速發展,投入醫藥領域也帶來不可思議的突破。《華盛頓郵報》選出了年度最佳創新,與讀者一起回顧這豐收的一年。
獵戶座發射(美聯社)
12月初,NASA發射了獵戶座(Orion)太空船,花費4.5小時抵達6000公里高空並成功返回地球,這是過去42年來可載人艙具未觸及過的高度,意義重大可和阿波羅(Apollo)計畫相比,也為NASA的火星計畫揭開新頁。順利的話,NASA在2021年前會開始嘗試將太空人送上火星或是其附近的小行星。
菲萊號上彗星(ESA)
此外,11月12日,歐洲太空總署(ESA)成功讓「菲萊號」(Philae)登陸器登上彗星67P,成功締造太空探測器首度登陸彗星的創舉。菲萊號將花費4個月探測彗星67P,除了可讓人們一窺彗星的奧秘,也可望提供地球生命起源的潛在線索。
Apple Watch(美聯社)
蘋果(Apple)9月推出了Apple Watch,其出色的外型與尖端技術迅速地席捲了智慧型手錶市場。穿戴式科技成為矽谷目前最熱門的領域,2015年可望帶來新的突破。
今年最受矚目的穿戴式科技之一Google Glass,儘管褒貶不一,但明年可能推出新版本,還是令許多人非常期待。目前許多公司正在積極開放穿戴式科技,並尋找潛在的合作夥伴,例如運動品牌Nike。
專治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Zmapp(取自網路)
為抵抗侵略非洲、造成數千人死亡的伊波拉病毒,專家試著使用實驗性藥物如Zmapp、TKM-Ebola、Favipiravir來治療患者,期望可以延緩甚至阻止伊波拉的快速爆發。目前看來,美國生化藥物公司馬普(Mapp)所研發的血清Zmapp是其中的佼佼者,儘管2014年前尚未完成人體安全試驗,但8月時成功治癒了18隻患有伊波拉病毒的獼猴,之後也有數位病患因為服用Zmapp而好轉。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重創西非地區(美聯社)
我們正處在病毒學的新世代,伊波拉之類的病毒並非「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effect),想要抵抗類似的病毒,就必須重新評估「為了迅速提供新藥物,整個社會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在伊波拉與Zmapp的案例中,這可能意味著加速實驗階段或放棄某些測試,好讓Zmapp盡快上市,拯救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