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不用等到一年,現在91APP研發部門的辦公空間走道,已被一個個大型移動白板占滿,上頭貼滿了五顏六色的便利貼,「這叫做精實看板,目的是要讓整個專案透明,老闆走過去一目了然,好過癮!」李智樺說。
組裝蘋果電腦賺生活費,開啟寫程式之路
從軟體開發、大型系統的總架構師到企業顧問,李智樺總是扮演新方法和新觀念的推手,但物理系畢業的他卻說,會和軟體工作結緣,其實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夢想,一切都是為了討生活。
1980年代,蘋果電腦「Apple II」風光上市,光華商場出現仿冒品。李智樺那年大三,為了賺取生活費,他買零件、晶片回來焊接,組裝「Apple II」兜售。「全淡江大概都是我賣的,賣老師、也賣同學,生意好得不得了」,他還推出客製化服務「要殼、不要殼」,每天得隨身帶著好幾盒磁碟片,以應不時之需。
不過,隨著賣電腦的生意量擴大,開始陸續有「客戶」反應產品瑕疵,為了徹底解決主機板問題,李智樺開始自學最接近硬體端的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並用組合語言寫了一款蛇吞蛋遊戲,結果被蘋果看中,邀請他加入當時全球僅1,500人的工程師組織「Call Apple In Deep」,因緣際會下,踏上軟體人的道路。
給年輕工程師的忠告:看見全貌
李智樺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同樣從事程式設計相關工作,問他有什麼意見要給年輕人,他不斷強調,跟程式溝通非常容易,人跟人溝通相對困難,「看見全貌,先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李智樺說,工程師最精彩的是一天可以失敗個幾百次,對失敗習以為常,而年輕工程師可能對語法不熟悉,習慣從一個個任務(task)開始,通過嘗試錯誤來學習,過程是細節、片段的。但事實上,很多任務結合起來,常常只為了解決某一樣需求,所以應該先退一步,看見需求和問題本身,才不會過於鑽牛角尖。
在這行待久了,看盡產業的潮起潮落。35年來,程式語言從300多種,暴增10倍以上,語言變簡單了,但功能卻更加強大,「所以寫程式是愈來愈容易的事,只是要解決的問題變得太複雜。」
就像是李智樺帶著豐富閱歷來到91APP,仍會遭遇完全沒碰過的情境待解,而他也相信,迅速實驗失敗,再從中學習,不僅能創造公司文化,更是人生際遇的精采之處。
文/蔡紀眉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35年軟體開發資歷,91APP「敏捷教練」寫程式也寫人生)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