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立意良善的共享單車,在台灣、大陸都幾近失敗?從國外取經驗,我們還有很多要學!

2018-02-05 15:16

? 人氣

共享經濟全球發燒,近兩年共享單車在中國快速擴張,卻也面臨泡沫化危機,「共享單車墳場」形成城市另類風景,為什麼會演變這樣的局面?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共享單車近兩年在中國相當盛行,被喻為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據中國官方統計,去年(2017)中國共享單車總投放量超過2千萬輛,但隨著共享單車暴力擴張,業者胡亂投放、民眾隨地亂丟,在各地造成亂象,近期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就出現一座「共享單車墳場」,而這樣的墳場也在其他城市如上海、杭州、北京出現,為什麼共享單車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資本層降溫、耗損率高,中國共享單車掀倒閉潮

中國共享單車近幾年湧入各大城市,全盛時期拓展到5,000多家,主打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引領共享經濟風潮,但也因迅速擴張,很快地面臨泡沫化危機,去年6月悟空單車成為首例倒閉的業者,後續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紛紛爆出經營不善而倒閉,造成用戶押金損失逾人民幣10億元,而倒閉主因,大多是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等問題,目前市場上僅剩摩拜、ofo兩家獨大。而倒閉的業者也無力回收投放出去的單車,加上棄置的單車被當地政府集中保管,因此中國隨處可見這樣的單車墳場。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出現一座「共享單車墳場」,像這樣的場景在中國其他城市也看得到。(圖/數位時代提供)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出現一座「共享單車墳場」,像這樣的場景在中國其他城市也看得到。(圖/數位時代提供)

第二,耗損率非常高。共享單車主要的收入還是租金、押金,即便押金的收益巨大,但比起付出的成本,幾乎是有去無回,像是單車維護等各項成本,過去在北京、上海、廣州出現多起共享單車被盜、蓄意破壞的公共事件,這些都直接增加單車管理與維護的費用,3Vbike創始人巫盛華就說,倒閉原因之一是「車都被偷光了」,投完一個月內就看不到車。

第三,跟風創業。在歷經創業失敗後,3Vbike創辦人巫盛華表示,自己從未接觸自行車行業,在沒有行業經驗累積之下,冒然入局。而悟空單車的創辦人雷厚義過去從事O2O、iOS軟體開發,也因為共享單車火熱,才跟風投入。在創業動機不明,且缺乏商業策略布局,一旦融資受挫,就難逃倒閉命運。

缺乏配套措施,台灣共享單車亂象同步上演

中國共享單車因快速擴張,導致泡沫化,當地政府也只能被迫處理問題,延伸出共享單車墳場的問題。相較之下,台灣共享單車市場就沒這麼火熱,僅UBike、obike、V Bikes等業者,不過共享單車亂象也曾在台灣發生,去年四月新加坡obike進駐台灣時,因obike屬無樁式共享單車,可隨停隨放、不受限制,卻也造成停車亂象,與占用機車停車格引發民怨。

為有效管理共享單車,各縣市從一開始祭出鐵腕直接拖吊開鍘,慢慢地轉而透過管制的手段,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提出共享運具管理自治條例,透過收取權利金、限制投放數量、設置停放區、裝置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設備等方式,政府適度介入管制,找出與共享單車的共處方式。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去年四月引進台灣後,因可隨停隨放、不受限制,卻也造成停車亂象。目前不少縣市提出共享運具管理自治條例,透過法規介入管理。(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去年四月引進台灣後,因可隨停隨放、不受限制,卻也造成停車亂象。目前不少縣市提出共享運具管理自治條例,透過法規介入管理。(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雖然共享經濟已是全球趨勢,但從兩岸引進共享單車的案例來看,若只是一昧投放單車,缺乏配套措施,無法在科技與法規之間取得平衡,共享單車也只是曇花一現,「單車墳場」也可能在台灣上演。因此政府與業者需思考,如何透過妥善管理降低社會衝擊,共同打造雙贏局面。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

文/陳映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共享變臭名!從中國單車墳場奇景,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