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蔚然專欄:關於愛

2015-01-14 05:43

? 人氣

另一方面,以當代英美戲劇的流風為例,約自1990年代起至今,不少嚴肅的作家們一再殘酷地向我們宣示,愛並不存在。原來,我必須犬儒地說,沒愛,也有市場,雖然小眾。重點在於:我們可否因為「無愛論」較為「嚴肅」、「藝術」、較為「小眾」而如此斷定:比起彷彿參與溫馨競賽的流行作者與導演們,這一群頗受藝術殿堂看重的劇作家更能掌握到時代的風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答案有點複雜。

一九九0年代,愛爾蘭西部利南(Leenane)村上一幢破舊的老屋裡,住著七十歲的母親,梅格(Mag)和她的四十歲的女兒,莫琳(Maureen)。母女相依為命(其他兩個姊妹早已嫁人,鮮少回家),但互動時總是惡言相向。梅格最怕莫琳把她送到安養中心,但她卻不知疼惜女兒的辛勞,不時和她作對,除了用言語貶低女兒,還故意將夜尿倒進水槽裡,把廚房搞得一股臭酸。未婚的莫琳最怕從此被老母纏住,無法追求自己的幸福,情緒一來,她會直接對母親說,巴不得她早死,或希望有陌生人來家裡把她給殺了。

一個歡送親友移民美國的場合,莫琳和少時便已認識的同鄉帕托(Pato)墜入了情網,當晚兩人回到莫琳家,完成了沒有性交的一夜情,只因帕托酒喝過量,「舉而不堅」。之後,重赴英國幹粗活、討日子的帕托對莫琳念念不忘,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她,信中為那晚的不舉道歉,並保證他乃貨真價實的硬漢;但重點是,他已決定投靠移民美國的親戚,並希望莫琳能同他前往新天地,共組家庭。

可惜,這封信被心機陰狠的母親攔截,莫琳因而錯過了足以改變她人生的約會。信中指定約會的那個夜晚,莫琳在家和母親閒聊,兩人難得有說有笑,但梅格卻於得意間說溜了嘴,暗指一夜情未完成,而莫琳仍是處女。莫琳此時方知事有蹊蹺,為了逼迫母親吐實,莫琳將滾燙的熱油澆在她臉上。之後,莫琳衝出門外,趕到火車站,結果撲了空。回到家的莫琳已陷入瘋狂,她對奄奄一息的梅格說了一席話,把幻想當成事實般地述說,說完便拿起火鉗將母親敲死。葬禮後,了無牽掛的莫琳呆立於死寂的客廳,看著彷彿仍在晃蕩的搖椅,不知何去何從,最後她提起行李,走出客廳,不知是就此離家,抑或乖乖的把行李放回臥室。

以上不是社會新聞,而是一部戲劇的情節──《利南村的美后》(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 1996),是英國/愛爾蘭劇作家麥多納(Martin McDonagh)「利南村三部曲」的首部。

我不禁問道:有這麼慘嗎?骨肉親情淪落到此地步?這樣的戲劇和聳動的社會新聞有何差別?除了高明的對白、嚴謹的結構、精心的佈局以及感染力極強的黑色幽默外,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人性?這齣戲具有代表性嗎?抑或,它只是一個作家一時怪誕情緒與想像的產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