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召1次14天也無法彌補戰力?學者點出國軍關鍵缺陷:追求帳面上的數字會讓問題更嚴重

2021-10-31 16:26

? 人氣

學者憂後備軍士官幹部不足,會導致戰力空洞化。(資料照/總統府flickr提供)

學者憂後備軍士官幹部不足,會導致戰力空洞化。(資料照/總統府flickr提供)

教育召集將從明年起調整為1年1訓、1次14天。學者憂心,延長天數有較多時間戰術訓練,當然有助提升戰力,但得先解決後備軍士官核心幹部數量不夠,而使戰力空洞化的狀況,才可能提升後備作戰效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防部計畫2022年起「1年1召、1次14天」提升國軍戰力

為強化後備戰力,國防部明年將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國防部長邱國正28日在立法院備詢表示,明年預估將有1萬多名後備軍人接受「1年1召、1次14天」的教育召集,其餘教召者維持5天訓期,預估1年將可施訓11萬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接受訪問指出,過去教召天數約5天,科目多以打靶為主,如今延長教召天數,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進行戰術訓練,當然有助提升戰力,但得先解決後備軍士官核心幹部數量不夠,而使戰力空洞化的狀況,才可能大幅提升後備部隊作戰效率。

他說,2020年底國軍後備部隊的軍官人數未達需求量40%,士官人數則不到需求量的60%;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數量已嚴重不足軍士官中,專長相符的比率也同樣慘澹,甚至發生服役時擔任後勤工作的後備軍官被動員後,卻擔任第一線步兵排長等狀況。

學者憂後備軍士官幹部不足,會導致戰力空洞化

揭仲表示,在合格軍士官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國防部還計畫將甲種後備旅從原本的7個擴充為12個,恐怕只會讓軍事幹部不足的問題更嚴重。國防部應更務實以現有軍士官數量為基準,來決定編成多少後備部隊,而非追求帳面上數字。

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中將則表示,國防部有無痛下決心強化後備軍力才是關鍵,例如這14天內,後備軍人是否受到嚴謹戰鬥訓練,或比照現行軍人標準,進行跑山、行軍、打靶及深入了解槍枝分解組合等。教召人數及天數多寡反而是其次。

張延廷也說,國防部也應列出嚴格的完訓評鑑標準,或參考以色列、韓國及中立國瑞士的相關作法,與國際接軌。此外,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台灣役男士氣低落,國防部應嚴肅面對這類狀況,拿出實效,果敢行動,才是正本之道。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從各國後備制度來看,若每年教育召集全數的後備軍人,成本相當高,舉例以色列來說,後備部隊共約12萬人,但每年僅教召1/4或1/5,考量的就是回訓成本會吃掉裝備採購。

蘇紫雲也提到,台灣明年的教育召集新制仍是實驗編裝的性質,屆時將會再滾動調整,但可加以精進的,則是教召期間支付的日薪,因為以色列來說,除了基本日薪外還會參考原公司給的薪水,並由國家保險局支付。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