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改放雲端開放討論
感謝同事,還能發獎金給他
過去,台灣工程師較習慣被指派工作,在裡面做到最好,但如今,當自己在團隊裡的角色從執行者變成合作者,得去思考,如何在合作過程中盡可能提供自己的想法,讓團隊產出更好的結果。
想成就1支手機,不能靠單一團隊單打獨鬥,而是不斷磨合協調的結果。
例如,要提升照相功能,不只是鏡頭硬體團隊的事,還必須要搭配產線提升良率,並加上演算法團隊去補強硬體瓶頸。
以這次Pixel 6主打功能之一的「錄影人聲強化」為例,目的是在錄影時,可強化主要說話者的聲音,降低背景雜訊音。
一開始,熟悉麥克風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術的台灣團隊,自然從麥克風角度出發,鎖定聲音傳出方向收音,卻發現這可能同時將噪音也放大。
因此,這當中需要有分析聲頻的團隊,研究如何只加強人聲頻段,甚至加上影像分析技術,透過分析人的嘴型,判斷哪些人聲該被強化。
不只如此,演算法團隊也得加入,透過AI判斷場景,再挑選適合的演算法加強收音,且不同演算法轉換間,要讓聲音聽起來無落差,又需要另一套演算法串接。
「手機不能只是各自獨立的(功能)兜起來,必須要互相配合,我這裡弱了一點、需要誰來配合,我這裡比較好、可以cover(掩護)誰,整個系統才會真的優化。」彭昱鈞解釋。
這過程,仰賴的是各方團隊都須主動積極貢獻自己的想法和專業,透過不斷討論、凝聚共識而來。
但,這並非這批台灣手機人才過去所熟悉或擅長,Google的工作模式、獎勵制度和企業文化,如何激勵他們?
首先,每個專案在確定執行方法之前,會先透過舉辦工作坊、文件協作工具等,蒐集各方意見。這乍看只是工具的改變,但更重要的是背後「開放透明」、「彙集共識」的精神。
彭昱鈞說,過去通常是1份文件有1個擁有者、到處蒐集意見,但現在是直接將文件放在雲端上、人人都能看到,「彙集共識的開始點更早,每個人都能在一開始就貢獻想法,而不是等都弄好了才來討論,在分享想法時也更透明。」
為鼓勵員工更積極主動、促進合作,Google在績效評量上,更強調「同儕」角色,是由平常在工作上有交集的同事給予回饋,而不只有主管能做決定。
另一個行之有年的還有Google同儕獎金(peer bonus)制度。Pixel使用者經驗互動設計師蔡文祺分享,若很感謝同事幫了大忙,一來可以上Google內部感謝平台,以文字感謝同事,甚至還能決定發獎金給他、且這筆獎金由公司出錢,「多踏出一步去幫助團隊,這件事是被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