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契爾在 1916 年接管「公司」時,「公司」是設在「銀行」總部裡的一個小房間,只有四名雇員。推銷員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公眾及客戶而已,他們還需要媒體,以便在市場蓬勃發展時可以藉由宣傳的一搭一唱,吸收更多易於被說服的新進客戶。1920 年代時的一個典型的搭唱高手,是名為布魯斯.巴敦( Bruce Barton)的雜誌作家,他的父親是位傳教士,有次把耶穌基督描述為「頂級推銷員」( A-1 Salesman)。1923 年時,巴敦寫了一篇名為〈這裡還有什麼事是其他人辦不到的?〉的文章吹捧米契爾。另一個訪問稿中,米契爾告訴巴敦,有次一位年輕的銷售員碰到業務低潮,他就把那位銷售員帶上銀行家俱樂部的頂樓,讓他往下看街上熙來攘往的人群,「你看,下面有六百萬人,他們的收入加起來有上億美元,他們正在等有誰來告訴他們怎樣運用所存下的錢,好好的看一下,吃頓美味的午餐,然後下樓去告訴他們。」
米契爾個人的魅力、動力、媒體的搧風點火,再加上 1920 年代股市的瘋狂,讓「公司」的營運急速擴張,到了 1929 年,已經僱用了一千四百名營銷員及後勤人員,分布在五十八個分支機構,用總長一萬一千英哩的私人電話線跟紐約的總公司連結(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全套服務經紀公司會被稱為帶有輕蔑意味「靠電話聯繫業務的會員證券行」〔Wirehouse〕的原因)。米契爾對下屬做精神訓話時,經常會說,「我們要完全確定,除了一些新進人員之外,我們的銷售隊伍中每一個人都要是生產者(Producers)」
「公司」也確實不負他所望,而且其實超出他所望,在 1920 年代間,每年發行所承銷的股票跟債券金額都超過十五億美元,比其他的投資銀行都要多。
「銀行」方面則竭盡全力向那些有信心的客戶促銷「公司」旗下投資銀行所提供的「專家意見」,這些「專家意見」告訴客戶,與其開設那些雖然安全但回收很低的傳統存簿儲蓄戶,還不如去買回收更高的債券,或者增值速度會讓人興奮得流鼻血的股票。
經紀人銷售比賽也許不是米契爾發明的,但他顯然將之發揚光大甚至變成了一種藝術。他大方的向獲勝的「生產者」提供最高達兩萬五千美元的獎金(「生產者」這個不太可愛的名詞,至今為止還存在於金融事業中)。結果,米契爾手下機構銷售業務之成功,最後竟然到了無債券可賣的程度。通常,都是各公司和外國政府請求投資銀行幫它們發行股票,但「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動鼓勵各公司發行更多股票,尤有甚者,米契爾手下的銷售員,還四出前往那些經濟上搖搖欲墜的巴爾幹半島及南美國家,提議為它們提供廉價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