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世界第一個制定PM2.5國家空氣品質標準的,是哪個國家嗎?
美國環保署早在1997年,就首先提出要將PM2.5納入國家標準。在被聯邦法院否決之後,美國環保署蒐集更多PM2.5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科學證據,終於在2002年成功訂定國家標準。日本不落人後,也接著跟進,訂定國家標準。有了美日的先例,我國環保署也啟動PM2.5國家空氣品質標準的研究,並於2005年完成在原有每一個空氣品質監測站增設PM2.5監測儀。
沒想到我們研究了近十年,半路卻被大陸人彎道超車。
為什麼?因為人都要等到火燒屁股才會改變。
2010年11月,大陸民眾發現北京的美國大使館自己架設的空氣品質測站公開的PM2.5空氣品質指標值顯示595,這數值已經爆表(最高500),竟然北京官方公佈的數據卻只顯示是輕微污染。從此,大陸全國民眾對空氣污染產生集體恐慌,到前央視主播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發表之時,民怨達到高峰。大陸官方火速於2011年底公告PM2.5的最新標準。
我們還在研究標準該訂多少研究了近十年,卻被大陸一下子彎道超車。因此我國環保署也趕在2011年底提出,2012年6月公告實施我國的PM2.5標準,標準值比照美國、日本,正式對PM2.5宣戰。
下面這張世界城市的PM2.5空污地圖,可以讓我們了解臺灣實際的狀況到底有多糟。當年臺灣PM2.5年平均濃度是24 μg/m3,台北市17μg/m3,台中市25.7μg/m3,高雄市30.7μg/m3,和下面其他城市相比,我們大概排名在中後段班。別急著慶幸,那是因為後面墊底的都是大陸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等。
各國整治PM2.5的第一步,都得先廣設監測站,從數據上「看」到PM2.5的濃度,再將PM2.5納入國家空氣品質標準,藉此設定改善的終極目標及時程。
PM2.5的整治沒有萬靈丹,改善污染必須多管齊下,因為PM2.5的來源除了車輛、工廠(包含火力發電廠)兩大污染排放外,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其他各種污染源,而且你知道嗎,氣體類的空氣污染在大氣中互相反應後,還會新生成二次PM2.5。
所以PM2.5幾乎等於整體空氣污染的代名詞,整治困難度居於各種空氣污染之首。
境內自己整治就已經夠難了,更別說在秋冬之際會不時拜訪臺灣的大陸霾害,屢屢讓全台的空污指標紅爆紫爆。所以要減少PM2.5的污染,除了政府原有的空氣污染防治措施,幾乎都要加強加倍之外,還得再加上創新的技術引入及法規突破,才能約略看到成效。因為乾淨的能源、乾淨的空氣從來都不是便宜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