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舊日常|不插電裝置《一團合樂》純粹直覺
「突破邊界」組優選《一團合樂》,主裝置是直徑4公尺的台式圓形轉盤餐桌,上頭擺滿菜餚和餐具造型的聲音裝置,民眾圍坐轉動轉盤就會帶動裝置相互敲擊發出烹飪、備食、吃飯時的聲音節奏,以此召喚疫情之前隨時相聚共餐、無拘無束的自由時光,是較少見的不插電裝置藝術,全靠機械結構運轉。
「數位時代大家都在做虛擬體驗,不插電的《一團合樂》反而顯得純粹而直覺。」評審劉耕名老師表示。周育如老師則說,《一團合樂》利用細微的聲音,引領民眾體驗久違的圍坐共餐的感動,「我很喜歡這個概念。」
《一團合樂》的創作者,是近年在設計界頗受矚目的「噪咖藝術」。團隊在創意發想階段碰到疫情三級警戒,如何努⼒維持往日習慣,成為⼤家共同思考的提問,「而更多的錯過,是與家⼈、朋友或戀⼈在平凡的⽇常⽣活中,好好坐下來吃⼀頓飯的機會。」《⼀團合樂》就是在這樣的感慨中誕生的聲音裝置,「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玩、聽一頓飯!」
反思新常態|《Flew》學生團隊大膽創造
「大膽創造」組優選《Flew》利用防疫隔板加上動力組成風車,排列成一座動態迷宮,觀眾在開開闔闔的隔板與隔板間尋找出口時,全程處在一個人的隔離狀態,對照出防疫隔板阻絕病毒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空間也被切割成細小的封閉單位。
「作為學生團隊的作品,《Flew》的結構設計是很大膽的嘗試。」為「無風帶工作室」提供諮詢指導的張耿華老師如此認為。同樣提供諮詢協助的林怡華老師說,《Flew》的概念緊扣「解•邊界 ReStart」主題,觀眾與迷宮互動時,無須太多解釋,就能直覺聯想到創作者想要傳達的藝術訊息和精神。
《Flew》是「無風帶工作室」的作品,團隊成員陳思宇、陳婉宜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碩士班。疫情期間看到防疫隔板將人們的日常活動限縮在一格格細小單位裡,起心動念打造隔板動態迷宮。進入迷宮的觀眾須把握隔板打開瞬間鎖定下一個出口,否則可能因受困而感到不知所措,一如人們隔離時的心情。「如此特殊時期還有機會完成自己的作品非常難得,我們會繼續對未來抱持大膽的期盼。」陳思宇和陳婉宜也特別感謝張耿華和林怡華兩位老師從旁指導,讓大膽的創作得以聚焦落地。
南北協力|明年1/25移展高雄棧貳庫 為新銳開拓更寬廣舞台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舉辦六屆以來,一直是台灣最具實驗性的創意人才扶植平台。本屆在高雄土開公司、和中山大學社發中心協助下,即將在明年1月25日移展至高雄棧貳庫,具體實踐「解•邊界 ReStart」的精髓。